哈格爾的亞洲之行

時間:2014-04-17 16:29   來源:《瞭望》

  4月上旬,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展開其上任以來第四次亞洲行和首次訪華之旅。哈格爾此訪既是對美國致力於“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宣示,也是為奧巴馬本月下旬出訪亞洲造勢。

  哈格爾此行從4月1日參加在夏威夷舉行的首屆“美國-東盟防務論壇”開始,聚焦區域非傳統安全合作與南海安全問題。去年10月,奧巴馬總統因政府關門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東亞峰會後,部分東盟國家對美國失望之至,認為美國所謂“重視東盟”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因此,哈格爾夏威夷之行很大程度上具有安撫東盟的意味。

  在為期三天的論壇中,哈格爾與來自東盟十國的國防部長和私營領域的代表就提升雙方今後在人道主義救援與賑災上的合作展開討論。作為對會議的預熱,哈格爾1日在美國“防務一號”網站上刊文稱,亞太地區是對全球安全和經濟最為關鍵的地區之一,區域合作正越來越多。

  當然,在中國與菲律賓艦船在仁愛礁對峙事件的背景下,南海問題也是哈格爾此行難以回避的話題。有美國學者毫不諱言,美國就是希望區域國家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在論壇閉幕會上,儘管哈格爾再次重申“再平衡”戰略不是“遏制中國的戰略”,卻同時指責中國在該地區增強軍備,加速向海洋進軍,其對於菲律賓的偏袒沒有絲毫的掩飾。

  近期,美日關係也由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有所波動。在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和國務院先後表示“感到失望”後,日方多次派出政府高官赴美“解釋”,期望得到美方“理解”。由於美國亞太戰略以同盟體系為基礎,因此通過美日同盟拉住日本,在日本否認歷史的問題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確保中日相互制衡,不至於在地區出現能夠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大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安全利益。哈格爾對日本的訪問就明確地顯示出美國的上述戰略意圖。

  首先,美日以面臨朝鮮發射導彈“挑釁”和中國“軍事崛起”為由,強化兩國的軍事與安全合作。在抵達日本橫田空軍基地後,哈格爾面對美軍士兵和日本航空自衛隊隊員聲言,此行目的就是要向盟友保證,美國必將履行《美日安保條約》的“協約責任”。此外,在與日本防衛相的會晤中,哈格爾還透露計劃到2017年向日本追加部署兩艘“宙斯盾”艦,以增強日本的導彈防衛能力。

  其次,作為投桃報李,日本稱將繼續推動普天間機場搬遷,以及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使美日同盟能夠有效發揮作用、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哈格爾則表示“歡迎”日本準備批准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舉措”。雙方還就修訂日美防務合作指針等加快日本自衛隊與美軍的合作達成一致。

  最後,哈格爾利用在日本的機會不失時機地“敲打”中國。他先是重彈“大國責任論”,聲稱北京應當“負責任地利用其大國地位”,“尊重對中國在領土爭端中的姿態越來越感到擔憂的鄰國”,然後又借克裏米亞事件宣揚“中國威脅論”,稱“不能依靠武力威逼和恫嚇,去侵犯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和主權”。

  儘管此次訪華的成果被媒體炒作兩國軍方“激烈交鋒”所掩蓋,五角大樓對於哈格爾此訪的評價是“中度的成功”。它所體現的恰恰是當前中美軍事交流的現狀,隨著交流的深度增加,雙方的期望值都有所提升,同時積重難返的結構性問題對兩軍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阻礙作用也日益明顯。

  從哈格爾的在華活動來看,中方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與交流的誠意。4月7日,中方安排哈格爾作為首位外國軍方領導人參觀“遼寧號”航母。其後,中國軍方和國家領導人先後會見哈格爾。9日上午,哈格爾參觀了總裝備部裝備學院昌平士官學校,與學員共進午餐。媒體稱,哈格爾一邊嘗著宮保雞丁、西蘭花和水餃,一邊與中國士官學員講述他早年在越戰中的經歷,氣氛相當融洽。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哈格爾時,強調中美兩軍應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雙方都對當前中美軍事關係的發展勢頭予以積極評價,並對今後可能的合作領域做出展望。此外,哈格爾還在北京的國防大學發表演講,並與約120名解放軍軍官進行互動。

  從此訪的成果方面來看,中美兩軍除就構建新型軍事關係達成一致外,還就建立陸軍交流和兩軍助理國防部長級別的亞太安全對話機制達成共識。而後者是在兩國外交部門亞太事務磋商基礎上新增的機制,勢必對於穩定區域形勢發揮積極作用。至於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與哈格爾就日本、南海和臺灣問題發生的激烈交鋒,則從根本上反映出雙方在區域安全上切實存在的差異和分歧,而雙方的直率和坦誠尤其值得肯定。美方不應該在強調相互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同時,卻對日本和菲律賓“以小取鬧”的行為視而不見。同樣,在朝核問題上,美方也不應將本國意願強加於別國之身。從這些分歧和差異來看,中美新型軍事關係的建立必將是“任重而道遠”。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