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託希望的阿富汗大選

時間:2014-04-17 16:27   來源:瞭望

  阿富汗是一個多山且乾旱的國家,而今年的4月5日,卻罕見地下了一天的雨。這一天是阿富汗大選投票日。和平選舉對於這個久經戰亂的國家,如同雨水對於這個年均降水量只有240毫米的國家一樣彌足珍貴。

  從清晨開始,不同民族、不同著裝的民眾三三兩兩地來到各個投票站,沒多久即排起了長隊。人們平靜、嚴肅而極守秩序地等待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即使下雨熱情也絲毫不減。面對記者,許多人表達了自己對大選,對新總統、新政府的希望。

  寄託希望的一票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阿富汗男選民説,“我們希望新政府能帶來一些實質的變化,希望能夠增加就業,發展經濟,讓阿富汗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都希望行使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們來這裡投票。”

  出於安全考慮,阿富汗的投票站一般設在清真寺或學校這樣帶有圍墻的建築內。圍墻外人們排隊等待安檢,進入圍墻的人則再次排隊等待進入投票大廳。投票共分三個環節。

  首先,身份核驗。登記選民出示選民證,並用食指在藍色墨水中蘸下,這種墨水極難被洗掉,以避免有人重復投票。然後就到了選票填寫環節。每個投票人領到兩張選票,一張選舉總統,一張選舉各省議會。投票人在用紙板製成的私密寫票處填寫自己的選票。隨後在工作人員的監督下,選民將自己的選票投入用透明塑膠整理箱改造的投票箱內,完成投票。

  記者在一處投票大廳內看到,選民們席地而坐等待身份核驗,身著藍色背心的工作人員緊張忙碌著,而各路媒體記者則抓緊機會拍照攝像。

  作為伊斯蘭教國家,大選中的男性和女性被嚴格分開。投票站為女性單開一個門,投票大廳也將男女隔開,互相無法看到。這次大選女性登記選民佔到了35%,實際我們看到的女性也相當多。這説明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參與到阿富汗的政治生活中。

  投票日當天,我們走訪了一處專門為女性設置的投票站。由於事先沒有估計到女性投票如此踴躍,一度這裡發生選票不足,大量女選民只能冒雨等候從別處調集選票。

  “我認為,投票不僅是權利,而且是義務。我們一定來投票站踐行我們的權利。我們要通過選舉來決定未來。”蕾哈娜是喀布爾一所私立大學的學生,她冒雨等待了幾個小時才完成投票。

  “確實像你説的天氣不太好,因為下雨。我們等了幾個小時才投完票。我們認為這次投票對婦女非常重要,因為她們希望下任總統能為女性提供工作,改善生活條件。”蕾哈娜説自己家裏人都很支援她來投票,“我希望新政府能為改善女性生活條件打下基礎,特別是在工作和教育方面。”

  揮之不去的陰影

  除了濛濛細雨,大選當天的喀布爾街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井然有序。星期六原本是工作日(阿富汗週四週五休息),為大選特地放假一天,街頭車輛和行人都比往常少許多,但在各個投票站則人頭攢動。投票站附近則守衛著大量軍警,綠色的由皮卡改裝的警車隨處可見,這些提醒著我們,選舉的背後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平靜。

  此前塔利班聲稱抵制本次大選,並揚言破壞,為保證選舉順利進行,阿富汗出動了近20萬軍隊護衛,各地如臨大敵。大選前一天,我們的車在阿富汗街頭每前進幾百米就會遇到一處檢查站,記者還因為用手機拍照被嚴加排查。

  據不完全統計,本次大選投票日當天阿富汗全國共發生數起武力襲擊,造成4名平民、7名警察和9名軍人身亡。援引阿富汗內政部的數字,當天阿富汗軍警擊斃176名武裝分子,打傷75人,排除91個路邊炸彈,繳獲一副自殺爆炸背心和17桶炸藥,另有多起襲擊企圖被挫敗。這次大選能夠平穩進行,阿富汗軍隊和警察力量功不可沒。

  絕大多數普通人已經厭倦了戰亂,急切希望改變國家破敗的面容和自己貧困的生活。本次各地選民踴躍投票就説明瞭民眾的態度,大家希望通過選舉來實現政府的和平過渡,進而使國家進入長期穩定的建設階段。一位叫納吉巴的女選民的話很有代表性:

  “那些激進分子想恐嚇我們不去投票,但他們辦不到,而且,只有一些輕微的襲擊。所有勇敢的阿富汗男人女人都排起長隊等待投票。我們看到大家投票十分踴躍。”

  未來走向何方

  大選舉行前,共有8名候選人參加選舉,這一數字遠低於上一屆選舉時(2009年)40余人的數字。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此次大選的篩選、組織和籌備工作更有條理。

  在這8名候選人中,阿卜杜拉?阿卜杜拉、阿什拉伕?加尼和扎勒邁?拉蘇爾是呼聲較高的三人。

  現年54歲的阿卜杜拉,是阿富汗普什圖族與塔吉克族混血,醫學專業畢業並做過眼科醫生。他曾在卡爾扎伊手下擔任過1年外交部長,因政見不合辭職。阿卜杜拉2009年參加了總統選舉並獲得高達30%的選票,但在投票進入第二輪時忽然主動退出選舉。這次參選,阿卜杜拉提出改革、創造就業、維護國家穩定,並承諾在北約撤軍後加強國內安保,頗得選民歡迎。

  緊隨其後的是阿什拉伕?加尼,這位現年64歲的普什圖族教授,有黎巴嫩和美國教育背景,也曾於世界銀行任職,擔任過阿富汗財政部長。加尼也一同參選過2009年總統,但只獲得3%選票。本次大選他更多走群眾路線,強調良好的社會管理和社會公平,反對腐敗和暴力,發展公共設施保護環境,並承諾立即與美國簽署2014年撤軍後安全協議。

  扎勒邁?拉蘇爾是三名潛力候選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現年71歲,同樣出身普什圖族的他具有王室血統。其競選團隊的最大特徵是拉入有阿富汗唯一的女省長薩拉比作為副總統候選人。他于2002年擔任阿富汗國家安全顧問,2010年擔任外長。可以説,拉蘇爾和現任政府的關係比前兩位都要緊密。競選活動中,他提出要改變阿富汗的安全、腐敗和執政不力三大問題,並認為不應武力解決塔利班問題。

  三位候選人的競選策略大同小異,而部族背景也十分接近。在這一背景下,阿富汗大選的結果並不明朗。阿國內預測,倘若無人能在第一輪選舉中勝出,那麼阿富汗將於5月份進行第二輪投票。

  卡爾扎伊執政至今已經10年,新總統和政府上臺無疑將開啟阿富汗一個新的時代。對於一個經歷多年戰亂的國家,和平發展是大家熱切希望的。阿富汗豐富的礦産資源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潛力,但是,不安定的現狀嚴重影響了國際投資,安全局勢成為制約阿富汗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新政府如何保證社會安定,平穩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準,成為阿富汗各族人民最關心的問題。

  正如一位名叫薩非的選民説,“最後無論是誰上臺,我都希望他能兌現自己的承諾。阿富汗需要改變。”(文/《瞭望》新聞週刊駐喀布爾記者仇博陳杉)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