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外交大提速 日本看不到中國外交眼界

時間:2013-10-22 13:25   來源:環球時報

  正當辛格21日與普京交談時,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先於辛格一天抵達北京訪問。俄國際文傳電訊社稱,梅德韋傑夫將於22日在京出席中俄兩國政府首腦第18次會晤,之後還將赴安徽合肥,與中國科技大學學生交流。文章説,俄總理此行將同中國夥伴探討一系列經貿合作與國際問題。

  日本《朝日新聞》20日注意到,不僅俄羅斯與印度總理先後訪華,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亞格22日竟然也在中國。蒙古媒體報道説,阿勒坦呼亞格22日先去成都參加中國西部會(加拿大總督、澳大利亞總督等外國政要也出席),然後訪問遼寧,意在開闢除天津外蒙古國産品途經中國的另一齣海口,之後回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晤。

  3個重要鄰國總理同時在中國,這是巧合?《朝日新聞》稱,中國外交部對此解釋為“這只是日程調整的結果”,但這一罕見局面必引發各種猜測。文章認為,這是中國在意識到日美等國構築對華“包圍網”這一動向的基礎上,採取的加速周邊外交的步驟。日本時事通訊社也説,中國正在鄰國外交方面傾注力量。

  “22日,中國外交部禮賓司恐怕會非常忙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21日對《環球時報》説,“但其實看看今年10月中國外交日程,整個月都很忙。先是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月初先後訪問東南亞,月底3個重要鄰國總理又扎堆兒訪華,迎來送往之間,凸顯了中國周邊外交的提速和紅火”。

  “中國近幾個月來周邊外交的氣派真比想像的大得多”,中國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説。他表示,中國新領導集體上任以來,外交呈現出“先週邊,再內線”,“先鞏固友誼,再解決問題”的態勢。10月份,中國領導人在訪問東盟時提出了三大宏偉構想: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區域安全合作框架。可以説是集中發力,效果明顯。金燦榮説,日本媒體認為中國提速周邊外交是針對美日“包圍”,這多少有些低估了中國的抱負。“中國提出的新設想是用更大的框架把美國現有的小聯盟體系揉在裏面,日本媒體看不到這一層,就如同身高1.80米的普通人,而中國是姚明,中國外交的眼界日本看不到。”(駐印度、俄羅斯、日本記者 呂鵬飛 林雪丹 孫秀萍 環球時報記者 段聰聰 劉洋 柳玉鵬 陳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