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稱安倍需“去邪火” 吸取教訓回到對話路上

時間:2013-03-06 13:46   來源:解放日報

  ——安倍訪美似乎被潑了一瓢冷水,回國後卻依然頑固推行對中國的“備戰”政策,又表示參拜靖國神社“理所當然”

  ——在二戰戰前和戰時,日本國內也出現過各種理性主張和聲音,卻未能起到阻止軍國主義者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作用

  ——當前,日本某些政客不僅不聽理性主張和聲音,反而加以壓制、批判、鎮壓,造成如二戰前“人人都怕被貼上賣國標簽”的氣氛

  極力想“拖美國下水”的日本首相安倍這次訪美似乎被潑了一瓢冷水,回國以後卻依然頑固地推行對中國的“備戰”政策,另一方面又表示參拜靖國神社“理所當然”。由此可以看出,安倍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強硬政策與其不能吸取歷史教訓是密不可分的。

  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國內涌現了各種理性的主張,安倍卻聽而不聞。這使人們想起,其實在二戰戰前和戰時,日本國內也出現過各種理性的主張和聲音,這種聲音不僅出現在民間,而且也出現在軍部、政府以及由軍方組織的研究機構內部。比如在1940年初,日本陸軍組織了“戰爭經濟研究班”,著手分析被視為假想敵國的英國和美國的經濟抗戰力、日本的經濟戰持久力。其研究成果歸結為1941年7月發表的“英美合作經濟抗戰力調查”報告,該報告認為“美國能夠動員兵力250萬人、戰爭費用200億美元、以可能動員的勞力(包括生産設備等)的60%就足以進行戰爭”。而當時的陸軍總參謀長杉山元指示稱:該報告“雖然完美無缺,但是其內容違背國策,報告書應付之一炬”。

  1941年4月,日本政府又開設了研究國家總力戰(總體戰)的“總力戰研究所”。該研究所從“總力戰”的觀點進行調查、研究、討論,並在研究的最後階段,使用模擬演習方法分析對美戰爭,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戰爭為我國國力所不容許”。這項研究結果于1941年8月下旬在首相官邸進行發表,雖然引起了東條英機等人的關心,卻未能起到阻止軍國主義者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作用。同樣在1941年,陸軍參謀本部派遣專家赴美調查,三個月寫出報告書,其結論是:“日對美的工業力之差為1比20;化學工業為1比3;要縮小這個差距是不可能的。”此報告內容不僅未引起政府及陸海軍的重視,而且遭到海軍方面嚴厲批判。其實,日本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也曾説過:“看到得克薩斯的油田群和底特律的汽車工廠,真不該跟美國打仗。”但在是否對美開戰問題上,海軍只是表示“全聽近衛首相的”,而海軍之所以不説真話是擔心“如果海軍認為不能進行戰爭,就得不到預算、鋼鐵和石油,海軍的戰備就可能得不到加強”。

  當前,日本某些政客不僅不聽理性的主張和聲音,反而加以壓制、批判、鎮壓。最近訪華歸國的前首相鳩山甚至被安倍內閣高官斥為“國賊”,從而造成如二戰前那種“人人都怕被貼上賣國標簽”的氣氛。事實表明,昔日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性格”如今在安倍身上得到再現,安倍狂呼“在釣魚島問題上決不讓出一釐米土地”,完全好像中了邪一般。對此,人們必須正告安倍:只有認真吸取過去發動侵略戰爭的歷史教訓,才能好好地去一下邪火,回到與中國進行平等對話的正道上來。 (作者馮昭奎係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