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視角審視韓國儒家文化

時間:2013-03-21 15:39   來源:光明日報

  儒學的傳入和普及

  韓國是接受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説影響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古朝鮮時代,孔子的基本精神通過表意文字——漢字傳入到朝鮮半島(韓國人稱之為“韓半島”)。

  在西元1世紀前後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時期,儒學開始得到官方承認,通過教育體制在上流社會傳播,即先在半島北部的高句麗國傳授後, 經半島西南部的百濟傳入東南部的新羅。高句麗在小林獸王二年(西元372年)時建立中央教育機關“太學”,教授儒學經典“五經”。百濟在西元3世紀,就有 了儒學教育機關,並設立五經博士制度,培養出研究孔子思想的學者,由這些學者東渡到日本講學《論語》。而三國中接受儒學最晚的新羅設立專門的儒學教育機構“國學”,實行了以“五經”為主的教育。

  新羅在西元676年統一朝鮮半島後,選派留學生到唐朝都城長安學習儒學,這樣儒學傳播得更迅速。新羅末期文人,漢文學的開山鼻祖崔致遠,年僅 12歲隻身西渡入唐求學,刻苦研習6年後進士及第,留在大唐先後擔任侍禦府內奉、都統巡官、館驛巡官等重要職位,十年後回國在新羅王朝擔任要職,至今傳為 佳話。2007年,崔致遠紀念館在中國揚州建成,館內藏有很多寶貴資料。

  西元10世紀,高麗王朝代替新羅王朝,設立國家最高學府國之監和地方教育機構——“鄉校”,這更加加強並深化了儒學的教育和研究活動。統一新羅 和高麗時期雖以佛教為國教,但在公共教育機構均以儒學為基本教材培養了人才。另外,高麗時期許多儒家學者開始創辦私學教育弟子。從高麗末至整個朝鮮王朝, 從中國引進的“朱子學”(在韓國叫“性理學”)居於絕對的優勢地位。1367年,高麗王朝建立儒學教育機構“成均館”,任命當時一批著名儒者講授了朱子 學。與此同時,隨著《朱子家禮》、《小學》等禮書的輸入,出現了儒學影響擴張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局面。

  1392年,高麗王朝滅亡,李氏朝鮮王朝建立,實行“崇儒抑佛”政策,大力扶持和增設公立教育機構,各地的儒家學者也紛紛創辦私學,推動了對全民的儒學教育。從此,儒學成為國家統治思想,並走向本土化和大眾化。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