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東京審判的正義性不容安倍挑戰

時間:2013-03-15 15:03   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首相安倍12日在國會眾院預算委員會上爆出讓人震驚的話語,他説:東京審判“這場審判並不是日本人自己做出的,而是依據同盟國的判斷做出的定罪行為”,“對於歷史問題的評價,最終還是應該由歷史學家去判斷。日本政府並不打算做出驗證和核實”。這句表面中性的回答,實際上再次暴露了安倍骨子裏對1946年-1948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的否定。

  從安倍和日本右派關於東京審判的長期態度而言,安倍這句話的意思實質上包括這樣幾層含義:第一,東京審判是戰勝國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的。第二,日本人不會做出這樣的裁判。第三,對於歷史問題,尤其是指那些敏感的歷史問題,由歷史學家去判斷,政府不表示立場。言外之意,要聽從右派歷史學家的判斷。起碼,政府不認可由同盟國戰勝國所做出的這種審判。

  上述這些演繹和推斷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符合安倍一貫的歷史觀和立場表態。早在2006年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時,在一次國會答辯中就宣稱“所謂的甲級戰犯是依據東京裁判被裁定的戰犯,而從日本國內法來説,甲級戰犯並不是戰犯”。但是,安倍並不敢直接否定東京審判。因為戰後日本政府實際上已接受東京審判。安倍在2007年4月日本內閣通過的政府答辯書中表示:“接受東京審判的裁決,對審判沒有異議。”這種矛盾的情況表明瞭日本右派政治家扭曲的心態,既想歪曲和否定東京審判、否定侵略歷史,又受到戰後體制、國內國際輿論的制約而不敢明目張膽地否定。對此,國際社會如果不加以警惕和防範,日本國內的這股勢力很有可能推動日本政治走向失控的危險。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拉開東京審判帷幕,控告28名甲級戰犯,而且認定無論是個人、集團、乃至政府等犯有戰爭罪、破壞和平罪和反人道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東京審判前後持續2年半,共開庭818次,419位證人出庭作證,受理證據4336份,英文審判記錄48412頁。更重要的是東京審判確定日本政府和軍部領導者犯有戰爭罪、破壞和平罪和反人道罪,裁定了日本的戰爭責任。確認在南京大屠殺的暴行中,被殺平民和俘虜達到20萬人。並鄭重聲明,這個數字未包括被日軍毀屍滅跡的人員在內,只是對日軍佔領南京後6個星期內被殺者數字的確認。東京審判奠定了日本戰後政治的基礎和走向,對日本、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戰後被稱作“和平憲法”的《日本國憲法》即在東京審判期間制定和實施。

  東京審判是國際正義力量對日本軍國主義邪惡勢力的審判,是人類良知對反人類、反社會的反動思潮的審判,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正當、合理合法。戰後國際秩序是建立在對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全面審判、全面否定,推動和平、民主主義發展基礎之上的。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説,建立在東京審判上的戰後國際秩序不容顛覆,其正義性不容挑戰。如今日本國內恢復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的社會土壤已經式微。一小撮企圖愚弄民眾、對歷史翻案、重新走上擴軍道路的右翼勢力,威脅到日本自身的和平發展。國際社會應聯合起來共同維護建立在東京審判基礎之上的戰後國際秩序。 (作者是外交學院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