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容翻案

時間:2013-03-15 15:03   來源:新華社

  多次“語驚四座”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再次拋出了令世界錯愕的強硬言論。在12日舉行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安倍在接受質詢時聲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是戰勝國作出的裁決。

  安倍的説法完全是罔顧史實,信口雌黃。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世界特別是亞洲受害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即東京審判)是國際社會對日本軍國主義進行的正義審判,其結果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

  東京審判是在大量人證、物證基礎上以國際法為準繩作出的嚴格審判,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均超過了審判德國戰犯的紐倫堡國際法庭。審判期間,共開庭818次,有419名證人出庭作證,779人書面作證,受理證據4336份,英文審判記錄48412頁。

  和部分長期質疑該問題的日本政客一樣,安倍習慣拿德國對比。安倍聲稱,日德同為戰敗國,但對兩國戰犯的審判方式存在不同。

  安倍和那些習慣對比的日本政客似乎忘了,得到袒護和縱容的恰恰是日本。德國最高戰犯希特勒命喪黃泉,清算戰爭罪行時,戰後德國把所有納粹分子定為戰犯,一追到底;而日本天皇的戰爭罪責沒有得到追究,數十名重要戰爭嫌犯陸續被釋放。

  若要細數的話,二戰期間曾任日本外相的甲級戰犯重光葵竟再次登上外相之位,安倍的外祖父、甲級戰犯岸信介獲釋當年當選眾議員,幾年後就任日本首相。更為世人不齒的是,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14名甲級戰犯的亡靈還被搬進靖國神社,不斷受到各路日本政要的“正式參拜”。

  安倍和那些習慣對比的日本政客假裝看不見:在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上,日本和德國也有如天壤之別。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雙膝下跪,代表國家向二戰受害者謝罪;為防止納粹主義死灰複燃,在德國,凡是宣傳美化納粹的舉動均被視為非法。相比之下,日本政要非但至今沒有任何類似贖罪表示,反而不斷試圖挑戰鐵定事實。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堂而皇之地否認歷史、修改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把給亞洲各國帶來深重災難的侵略戰爭稱為“解放戰爭”……凡此種種,如今連東京審判也受到了現任首相的質疑。

  歷史不容翻案。作為二戰勝利成果的一部分,東京審判的結果構成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日本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簽署舊金山和平條約時,也明確承認接受審判結果。

  白紙黑字,鐵證如山。試問,若一切只是單方面行為,並非“日本人自己的總結”,那麼,日本的簽字作何解釋?世界各國又何以接受日本重返國際大家庭?

  中國有句老話:“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無論個體還是民族,犯錯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犯了錯誤不思悔改,反而百般辯解,死不認賬。長此以往,最終結果只能是重蹈舊轍,一錯再錯。

  正視歷史,才能開啟未來。勃蘭特跪下了,德意志民族站起來了。而始終不肯直面歷史的日本,卻已走上政治右傾化和軍事外向化的危險道路。結局究竟如何?這事關日本自身前途,事關亞太安全與亞洲人民感情,也關乎世界各國利益,值得警惕。(記者 賈永、朱鴻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