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轉向亞洲”成美國遮羞布 掩飾戰略撤退

時間:2013-02-25 13:25   來源:新華網

  原題:美媒:“轉向亞洲”戰略成美遮羞布

  文章認為,美國的“轉向亞洲”戰略其實是聲東擊西,該舉動是為了掩飾美國在中東和東南亞實施長達20年的災難性接觸之後展開的戰略撤退。所謂轉向亞洲,是華盛頓在試圖撤往一個比日漸失控的中東更容易掌控的地區,並且在這裡施展帝國的影響力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網站2月19日文章】題:華盛頓激辯“轉向亞洲”

  兩年來,奧巴馬政府實施了總統稱為“轉向亞洲”的戰略。按照該戰略,美國正在重新調整其全球軍隊態勢,轉而把亞太地區作為華盛頓的核心前線。

  轉向戰略引發分歧

  “轉向亞洲”戰略的目的是遏制中國。羅伯特羅斯等自由派人士對該政策提出了批評。羅斯是波士頓大學的政治學教授,也是中國問題專家。他在去年11-12月號的美國《外交》雜誌上撰文,承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包括宣稱整個地區都是中國的領海)給人以挑釁的感覺。不過,他説,“轉向亞洲”戰略是基於“對中國領導層的根本誤解”。

  在羅斯看來,中國日益好鬥言論的根源不是擴張主義意圖,而是高速增長後的經濟危機引發的不安全感。羅斯説,如果用軍事封鎖的方式來回擊中國的言論,會增大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同時會在掌控敘利亞危機等衝突時喪失中國的合作。

  美國新安全研究中心的肖恩布裏姆利和埃利拉特納在接下來一期的《外交》雜誌上撰文反駁了羅斯的觀點。布裏姆利和拉特納説,該戰略的意圖不是遏制中國,而是推動各國遵守國際規範和行為準則。他們寫道:“華盛頓極力構建一種以規則和制度為支撐的地區秩序。例如,美國圍繞南中國海爭端展開的外交基於原則,謀求通過鼓勵所有相關國家遵守國際法的方式來避免爆發衝突……這種手段似乎對某些國家有利,北京因為擔心自身控制鄰國的能力受到限制而反對多邊合作———這些事實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偏見,而不是美國的偏見。”

  然而,布裏姆利和拉特納辯護的可信度很成問題,因為連他們自己都難以掩蓋“轉向亞洲”戰略咄咄逼人的軍國主義傾向。他們指出:“結束伊拉克戰爭和減少在阿富汗駐軍可以解放更多的軍事資源,以新部署、預先安置軍事資産以及增設與老盟友和新夥伴開展訓練及演習的新地點的形式調往亞太地區。”他們還説:“今後數年,在逐漸改變美軍在該地區態勢的同時,還應該壯大夥伴國武裝部隊、舉行聯合軍演以及實施更積極的軍事外交。”

  掩飾美國戰略撤退

  真相是,如同在中東和拉美一樣,小布希政府對亞洲的態度較具連貫性,奧巴馬政府則比較多變。有人可能會説,奧巴馬政府轉向亞洲是恢復了小布希青睞的亞太戰略。

  不過,轉向亞洲不是簡單地恢復小布希2001年的政策。它意味著放棄美國統治階層中新保守派在小布希執政時期嘗試取得的全球軍事支配地位。它其實是聲東擊西,該舉動是為了掩飾美國在中東和東南亞實施長達20年的災難性接觸之後展開的戰略撤退。所謂轉向亞洲,是華盛頓在試圖撤往一個比日漸失控的中東更容易掌控的地區,並且在這裡施展帝國的影響力。

  不過,該舉動面臨兩個問題。首先,中東有著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爆發了“阿拉伯之春”運動,還有以色列和伊朗這樣的國家,所以華盛頓根本無法放手。其次,美國把軍隊調往亞洲,將會像羅斯所説的那樣,引發與中國的軍事競爭。中國正快速成為全世界最大經濟體,鋻於該國領導人認為華盛頓在極力遏制中國崛起,所以其對策有可能導致上述競爭失控。

  羅斯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的。然而,他對中國狂熱愛國主義根源的分析有點幼稚。在他看來,由於經濟危機導致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生活水準的能力不斷減弱,所以中國領導層的好鬥言論和在西太平洋的舉動主要是為了操控民族主義情緒以維護自身的正當性。相反,中國聲稱擁有對日本控制的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報注)乃至整個南中國海的主權。這體現了一個對自然資源(包括石油)豐富的地區主張主權的大國的冷靜考量。這種考量將有助於它成為地區霸權。

  美早該從亞洲撤軍

  儘管中國面臨許多經濟和政治挑戰,但我們不能説其外交政策舉措是掩蓋經濟和政治弱點的佯攻行為。常駐上海的政治學家李世默也在今年1-2月號的《外交》雜誌上撰文。他説,去年11月份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班子換屆表明,“這個自信的新興超級大國的領導層更替是平穩、週密且有序的”。同樣的説法也適用於中國在亞太地區展示力量的行為。

  這是否意味著美國越發有理由以“平衡者”的身份亮相?如此一來將更有可能使地區衝突加劇。亞洲和歐洲一樣,隨著政治角逐和軍備競賽失控並破壞地區勢力均衡,各國往往會陷入衝突。中國和其鄰國有著實實在在的領土爭端。如果美國捲入其中,而且看起來是在幫助中國的敵人,那麼就會導致爭端加劇。

  華盛頓早該從亞洲撤軍。美國駐軍不僅不能使中國和鄰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反而長期阻礙了它們建立成熟的冷戰後關係。如果獨立應對局面,中國的鄰國將被迫合作,以設法應對中國構成的挑戰。我們切勿忘記,中國的外交政策是西方干涉的産物,該地區的其他國家也有著相似的歷史。我們絕對不能低估中國及其鄰國的能力,它們能攜手打造地區新秩序,比美國軍事霸權下的現有機制更有效地促進和平、和諧以及尊重主權。(作者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專欄作家、菲律賓眾議員瓦爾登貝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