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該醒醒了

時間:2013-02-25 13: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安倍期盼已久的美國之行結束了。面對美國似乎刻意的低調、面對類似“一日遊”的尷尬,安倍縱有千般委屈也不得不在臉上堆起笑容,並大聲宣佈“日本回來了”。安倍希望修復在野田佳彥時期受損的日美關係,同時,自然也希望美國充當其堅強後盾。

  最近,安倍有了幾分春風得意的意思。成立兩個多月的安倍內閣支援率飆升。民調顯示,其支援率最高已達71%。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安倍是第一個當選後支援率沒有下跌反而上升的日本首相。另外,民調顯示,在即將到來的7月份參議院選舉中,安倍帶領的自民黨贏得多數議席的前景也出現樂觀信號。

  在甜美的果實面前,安倍似乎有些飄飄然。他一改剛上臺時對周邊國家“示好”的舉動,言行中再次充滿強硬色彩。先是發表了令人震驚的涉華言論,其歪曲事實、攻擊抹黑中國、煽動中日對立的程度引發中方提出嚴正交涉。接著,日本中央政府高調派高官參加島根縣的“竹島(韓國稱獨島)日”活動,將韓日關係帶入“高度緊張狀態”。

  接著,把周邊關係攪得緊張不安的日本跑到美國扮“無辜”,想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強大靠山,夢想著借美國重返亞太的東風進一步謀取亞太領導地位。結果呢?美國用近乎“無視”的態度、取消聯合記者會的“吝嗇”、針對釣魚島問題的“沉默”給日本潑了一大盆冷水。

  這是日本自找的。日美同盟中,日本從來都只是美國的一顆棋子,這個同盟從來都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縱觀日本歷史,美國對日本不斷扶持又不斷打壓。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廣場協議”。然而,這一點,日本似乎從未看清過,或者説,從未願意承認過。

  安倍在美國的演講中強調日本不是“二流國家”,保證將“讓日本重新強大起來”。只是,日本似乎自始至終都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一方面,日本似乎不明白,既然向美國表了忠心,它這顆心甘情願的棋子怎麼可能得到與“主子”平起平坐的機會?另一方面,日本似乎不願相信,自身的發展離不開亞洲。

  如今,世界經濟的發展重心已經東移,美國向亞太地區的“戰略再平衡”正是對這一趨勢做出的反應。再看日本。日本國內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內需拉動嚴重不足,歐美經濟低迷又導致進口需求下滑。這意味著,日本經濟要想走出低迷,最好的選擇正是融入蓬勃發展的亞洲經濟圈。

  安倍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選擇了“兩面派”的做法:在經濟上試圖靠近亞洲各國,在政治上卻以強硬姿態傷害著鄰國民眾的情感。最近的例子莫過於《華盛頓郵報》事件。面對中國的嚴正交涉,日本試圖用“誤解”來“打圓場”。不過,《華盛頓郵報》不給日本這個面子,刊登訪談全文證明自己是準確詮釋了安倍的言論。

  安倍在美國的演講中依然措辭強硬,重申“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並稱“不會容忍日本領土主權受到挑戰”。他明白地指出了自己的靠山:“國際社會不應該懷疑美國與日本之間強大的同盟關係。”

  只是,經過此次的美國“一日遊”,安倍真的該醒醒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