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信都不如言而有信

時間:2013-01-23 13: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訪華,成為安倍晉三新內閣成立後首位訪問中國的聯合執政黨的領袖。據報道,山口先生口袋裏裝著安倍晉三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親筆信,意在改善因釣魚島問題惡化的中日關係。

  表示友善的舉動,中國當然不拒絕,但是,要看這背後有沒有誠意。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的立場已經不需要再反覆強調了,所言所行無一逾越法理、情理之外,在歷史上甚至有些過於寬厚。中國老話講“以誠換信”,當然不是説用滿腔誠意來換封郵件,而是説誠信是種相互關係。書信外交,日本首相都挺愛用。去年8月底,還在臺上的野田佳彥也給胡錦濤主席寫過信,講的是友好願望,喊的是和平口號。然而,書信好寫,取信於人難。聽其言還得觀其行,到現在過去了5個月,野田佳彥都不當首相了,他們的誠意究竟在哪?中國人沒看見,正直的日本人恐怕也沒看見。

  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到底有沒有誠意呢?目前來看,還沒有。安倍修書的消息傳出後,不乏日本網民説“首相一定是請求中國趕緊與日本幹一仗”之類的話。自然,日本雖説國家不大,人口也不少,上億人要統一思想,跟首相一起謀求和平解決之道,也是很困難的事情。有些人拿首相書信開涮,也不必在意,就算有人真想挑起戰端,以中國人的善意去揣測,應該也不是主流。然而,首相大人又是如何為“和平解決”做準備呢?安倍儘管現在親筆修書一封託人帶到中國,但是最近他的腿腳顯然更忙,忙著在中國周邊走家串戶、四處“談心”,2月份還要到美國走訪。邊拉邊靠的功夫使出來,想針對誰、“包圍”誰?路人皆知。有沒有效果、有多大的效果還要觀察,只不過,這一番馬不停蹄的繁忙旅程,倒是讓這封信怎麼看上去都沾了點“緩兵之計”的墨跡——是不是撐腰的更爽快點、助拳的更多點,這信寫不寫也無所謂?

  “兵者,詭道。”中國兵法,日本人很愛學,非要在大國之間的博弈上學以致用,也沒什麼。但是,總是對大形勢、大格局發生戰略誤判,日本就算把戰國“軍神”山本勘助、上杉謙信等人請回當代,怕也難免要當那些糊塗決策者的無辜炮灰。

  這些誤判,中國也幫助日本指出過不止一遍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中國必須維護領土主權,這是原則問題。在一個原則性問題上打主意、動腦筋,以為人家的底線可以根據自己施加的壓力隨時進行調整,這只能説是種幻想。日本對美國的幻想也很多,最近希拉裏“反對任何單方面破壞日本管轄權的行動”的喊話倒也確實為日本壯了一回膽,但以為真的擦槍走火後,美國人一定會站在自己身後遞炮彈甚至身前擋子彈,這種判斷就是幼稚園水準了,幾個政客放嘴炮不要緊,老百姓生命財産卻不能當兒戲。至於在亞洲拉盟友,不管是歷史上日本的殖民者形象,還是現實中的利益考量,安倍對自己的動員效果都應該打個很大的問號。

  當然,書也修了,送信人也來了,用對話磋商方式解決釣魚島問題不是壞事。關鍵不在信,還是在處理國際關係問題上的誠意和信用,在中國人心目中,日本這方面透支很嚴重。這封信,可以是中日關係破冰的開始,也可能什麼都不是,要看安倍政府拿什麼行動來論證這封信的歷史地位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