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執意塑造“日中對峙”?

時間:2013-01-17 15:13   來源:解放日報

安倍晉三稱將告知美方日本擬加速集體自衛權討論

安倍晉三

  16日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出訪東盟成員國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這是日本拉攏東盟國家“包圍”中國的最新舉措(本報1月10日《日本錯估形勢小心“引火燒身”》一文曾對此作出分析)。而圍繞中日關係,更吸引“眼球”的是:14日,日本《産經新聞》引用日本官員的話“爆料”稱,10日起中國方面開始在東海上的日本“防空識別區”內採取緊急出動的“過激”方法,應對日本自衛隊飛機,並首次“糾纏”美軍飛機。15日,日本防衛相在記者會上首次表示,如果中方飛機進入釣魚島,且警告無效,日方將發射曳光彈進行“警告射擊”。一時之間,關於“中日開戰”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大有山雨欲來的勢頭。

  針對日本媒體報道中國軍機進入日本 “防空識別區”問題,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官員11日表示:10日,中國一架運8飛機在我溫州以東、東海油氣田西南空域例行巡邏時,發現日本航空自衛隊2架F—15飛機對我進行近距離跟蹤,並有1架偵察機在此空域活動,中國因此起飛2架殲—10飛機進行了查證和監視。必須指出的是,日本所稱的“防空識別區”是其基於空防需要單方面劃定的,大大超過日本領空範圍,甚至還包含了臨近中國的東海春曉油氣田;中國軍機所進入的是其中的國際公共空域,日本對中國軍機的跟蹤行動並無法律依據。

  可就是這件事,《産經新聞》卻大肆宣揚,並評論稱,日美兩國對中國的攻防戰已經進入新的舞臺,如今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可能對自衛隊飛機進行警告射擊”;美國應對中國方面的“過度應對”繃緊神經。上海交通大學環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指出,中美政府對此事均未作出反應,唯有日本在不停炒作,顯然是要渲染中國在釣魚島採取“強硬姿態”,為日本打造對華“包圍”態勢製造輿論。安倍內閣本來就是具有很強民族主義色彩的一屆政府,時刻懷揣右翼立國“大計”。而且,安倍政府上臺,只得到27%的選票,主要是靠保守民族主義勢力的支援;安倍要在今年的參議院大選中獲得勝利,真正坐穩江山,必須不斷表現自己的右翼姿態,迎合、鞏固自己的保守“基本盤”。在此情況下,安倍亟需將中國樹為亞洲的“惡人”,造成“日中對峙”的局面,這樣對內可為修改憲法、擴充國防力量張目,對外可以加強日美同盟和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實現把日本打造成亞洲反華核心的“安倍主義”的戰略“宏圖”,可謂一石多鳥。

  不過,“安倍主義”並非所向披靡。王少普分析,儘管在目前情形下,日本很多持對華溫和態度的政界、財界人士被迫“噤聲”,但仍有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村山富市等人發出擔憂中日關係惡化的理性聲音;更重要的是,日本民眾大多不願打仗,安倍一意孤行地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其走得越遠,在民眾面前暴露得越徹底,最終可能走向事情的反面,引起民意的反彈,迫使他改弦更張。中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尹承德也表示,中國與亞洲各國已經在經濟上形成了高度依賴的關係,任何國家都拉不動他們去圍堵中國;安倍希望通過外交攻勢壓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更是癡心妄想。事關領土主權,中國從來不懼任何壓力,會把維權鬥爭進行到底。(王少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