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熱議中國如何擺脫周邊環境“黑障期”

時間:2012-12-27 13:59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26日上午在北京舉行2013年《亞太藍皮書》(《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3)》)發佈會暨中國周邊環境與戰略學術研討會。

  2013年《亞太藍皮書》主編、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教授在發言中指出,如何擺脫中國周邊環境的“黑障期”(火箭升空時必經的一個時期)是當前中國周邊戰略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中國和平崛起必須要克服的障礙。

  圍繞亞太和中國周邊戰略環境,與會的近20名國際問題學者就“周邊國家的對華政策及其變化”和“2013年亞太地緣政治與安全形勢”兩大議題進行了討論。

  中俄經貿關係將有大發展

  邢廣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普京對俄羅斯外交提出三個戰略性想法,分別為:歐亞聯盟、亞太戰略、融入歐洲。俄羅斯是特別善於制定發展戰略的國家,但是目前能否同時進行三大戰略調整,需要進一步觀察。其中俄羅斯的亞太戰略,包括兩個方面:開發遠東和關注東方。關注東方,俄羅斯非常重視中國。普京曾表示“俄羅斯的風帆要借助中國的風”。相信在普京任內,中俄關係、尤其經貿關係會有非常大的發展。

  美國重返亞太牽制因素增多

  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奧巴馬上一屆政府的外交比較成功,堅持“巧實力”和“借力打力”。未來四年,其外交目標和方針基本不會改變。在亞太方面,未來在東南亞投入的精力會更大,這裡的邊際效用上升。雖然目標方針不變,但明年的牽制因素會更多:明年可能是“中東年”(敘利亞危機、伊核談判等面臨攤牌)、伊斯蘭主義者和西方矛盾上升、歐債危機繼續、俄美關係不順等,都會在客觀上影響美國重返亞洲的步伐。

  明年下半年看中日關係能否破局

  李寒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對中日關係持謹慎樂觀態度。從執政經驗上來看,自民黨政府會比民主黨成熟,其政策有一定的靈活度。目前日本國內經濟是國民最關心的問題,相信安倍上臺後,首先會著力解決經濟問題,因此至少明年7月日本參院選舉前不會在修憲問題上有動作。對於中日關係,要觀察的一個節點是明年的815,安倍是否會參拜靖國神社,如果參拜,那麼中日關係仍將無解,深陷螺旋上升的安全困境。

  中國海洋安全政策從韜光養晦轉變為主動維權

  張潔(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研究員):周邊地區的海上爭端在2012年達到了新的高峰,面對菲律賓、日本的挑釁,中國海洋安全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即從過去韜光養晦轉變為積極主動維權、牢牢把握實際控制。海洋政策的進步是中國外交轉型和新政的關鍵所在,發展海上力量是確保中國在周邊地區實現維權和維穩雙重目標的戰略性舉措。

  2013年亞太安全問題或再度突出

  楊伯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2013年美國重返亞太將面臨三方面調整:亞太與其他地區的平衡、亞太次區域之間的平衡、不同領域方面的再平衡。13年亞太安全問題可能再度突出:第一,美日韓三邊可能出現分歧,“天安艦”事件後,美日韓三邊安全合作強化的進程是否會打斷,分歧的焦點是對朝政策;第二,圍繞中國市場佔有率,日韓關係發生變化,釣魚島事件發生後,日係車銷量在中國受挫,而韓美是潛在的受益者;第三,朝鮮謀求戰略優勢的動作不會停止,地區安全熱點問題再度爆發。

  區別對待中美鄰 為渡過“黑障期”提供保障

  孫學峰(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中國周邊國家正捲入“美式朝貢體系”,所謂朝貢體系,是指大國為小國提供安全保障、文明保障(心靈皈依)。因為這個體系的存在,中國要考慮中美鄰的次序,面對不同的鄰國,要用不同的政策,為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渡過“黑障期”提供保障。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