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演中國實力秀

時間:2012-11-22 11:01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2012珠海航展,不僅僅是給國人帶來了一場航空盛筵,更是中國國防實力和航空企業研發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11月13日在珠海開幕,來自3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50家中外航空航太企業齊聚一堂。作為東道主的中國企業更是利用這兩年一度的盛會,推出了大量實物産品和概念設計模型。

  中國空軍在此次航展上也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向社會公眾做了全面展示,包括戰鬥機、轟炸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在內的多款新型戰機閃耀登場,多款新型防空、反艦和地對地導彈集體亮相,代表中國航太新成果的神九返回艙等重要展品也首次在航展上與觀眾見面,加之國內外多支特技飛行表演隊的到來,使得此次航展精彩紛呈。

  國産航空發動機:

  加快追趕的腳步

  航空工業被譽為工業的皇冠,而航空發動機無疑是皇冠上那顆最耀眼的明珠。世界上能研發生産飛機的企業眾多,但能生産發動機的少之又少,國際高性能發動機産業長期被美國的通用、普惠與英國的羅羅公司所壟斷。

  新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雖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就已起步,但薄弱的工業基礎與科研水準曾牢牢限制了國産發動機的前進腳步。直到改革開放以後,航空發動機工業才開始發力,尤其近10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軍用航空發動機研製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空軍航空裝備專家傅前哨表示,“崑崙”、“秦嶺”等發動機,特別是“太行”發動機的誕生,使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自主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五個國家之一。

  值得高興的是,武直-10裝配的就是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全新國産渦軸-9發動機。飛行展示中,武直-10一系列迅捷穩健的空中機動動作,也間接證明了這顆“中國心”的研發水準。

  傅前哨談到,“在輕小型飛機的動力裝置上,我們現在的研發成果已經解決了從‘沒有’到‘有’的質變,正在實現從‘用好’到‘用精’的量變。”

  本次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展示了從活塞式到渦軸、渦扇等一系列發動機的倣真模型,絕大多數是最新一代的研發成果。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在航展上首次亮相的“九寨”、“岷山”兩款新型發動機。前者推力1000公斤,既適用於輕小型公務機,也適用中大型無人機;後者推力能達到4000公斤以上,可作為中高級教練機、較大型公務機和大型無人機的動力裝置,許多人猜測,“岷山”將作為最新型的國産L-15高級教練機的“中國心”。

  當輕小型飛機有了國産動力裝置的選項,人們必然將更多的關注投入到困擾中國多年的國産大飛機的“中國心”上。正因如此,發動機展臺上最耀眼的主角,就是中航工業推出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全尺寸金屬模型。

  這一直徑接近2米的龐然大物,也昭示了國産航空發動機追趕世界先進水準的決心和信心。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究院院長張健14日在航展現場公佈了國産發動機産業的“三步走”戰略。按照這一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完成國産大飛機配套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在2025年前後將發動機正式投入使用。

  “我們還處於‘填空補缺’階段。到2020年,我們的目標是‘望其項背’,但最終目標是‘並駕齊驅’,達到並且在部分領域還要趕超他們。”張健説。

  為此,中國將大幅增加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投入。“過去幾十年,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累計投入總額還達不到美國單家企業的投入水準。”張健説,“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我們已經啟動專項計劃,準備投入100億元開展研發,預計全國近期累計投入會遠遠超過1000億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