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欲搭乘亞洲發展快車

時間:2012-10-29 14:11   來源:人民日報

  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10月28日在羅伊研究所發佈《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白皮書,她強調,“要在亞洲世紀裏蓬勃發展,需要我們有明確的計劃,抓住即將涌現的經濟機遇,應對將要出現的戰略挑戰”,並説,澳大利亞要積極規劃和創造自己的未來,進一步發揮在亞太經合組織和東亞峰會的作用,加強與區域內的商業、旅遊、教育、文化交流,使澳大利亞在2025年前變得更加繁榮、更具活力並分享更多新機遇,成為亞洲世紀的贏家。

  澳擔憂“競爭力優勢”不再

  就在該白皮書發表前不久,全球著名會計師機構——澳大利亞會計師公會(CPA)公佈的調查結果表明,在改革創新、自身競爭力以及和亞洲地區互動方面,澳大利亞都輸給了中國和印度。專家們因此呼籲澳大利亞的商業精英們不要再繼續自鳴得意,甚至警告稱,澳大利亞很有可能在亞洲地區失去競爭力。此次調查徵求了澳大利亞最親密鄰國和重要貿易夥伴的意見,並有6000名澳大利亞以及亞洲地區的商業精英共同參與,涵蓋的行業包括礦業、教育、交通運輸産業。

  CPA首席執行官艾利克斯麥利認為,亞洲地區的商業文化和商業創新遠遠優於澳大利亞。亞洲人的學習能力很強,一些製作過程只要看上一兩遍,就可以學會並加以完善,這是亞洲人的優勢。“我們也必須擁有這種創新技能,但現在卻缺乏相應的動力,因為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對現狀過於滿足。很多亞洲人都在學習英語,主動與我們進行商業往來,或者來澳大利亞學習我們的文化。但反觀澳大利亞的商業群體,卻遠不如亞洲的競爭夥伴做得好。從長遠來看,這將成為澳大利亞商業人士與普通民眾面臨的普遍問題。”麥利表示。

  由於缺乏對亞洲文化的理解,澳大利亞可能將在經濟上付出代價。麥利稱,澳大利亞將在經濟層面陷入更加孤立的狀態,如果有人還持有“亞洲更需要澳大利亞,而非澳大利亞更需要亞洲”的觀念,那麼他必定落伍了。

  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的鐘默也指出,缺乏跨文化交流經驗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對商業發展不利。“澳大利亞人信心十足地談著要前往中國投資,但實際上,我想對大多數澳大利亞商人説的是,‘如果你不會説中文,還情有可原;但如果不了解對方最基本的商業文化,尤其是不了解中國公司,那麼你則會因此而失敗。’”

  中國經濟成為強勢力量

  發展潛力巨大的中國農産品市場已經越來越引起澳大利亞政府和企業的重視。據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初級産業廳上財年的數據分析顯示,中國對農産品需求的飆升促使維州食品和纖維出口總值增加了近10億澳元。維州是澳大利亞農業重鎮,其南部地區佔據了澳大利亞糧食和纖維出口行業29%的份額。

  在中國需求增長的大力拉動下,維州的農産品出口總值增長了11%,接近90億澳元。維州農業廳長皮特沃爾什説:“中國一直是我們巨大的出口市場。”維州奶農聯合會主席凱利卡洛則表示,對於澳大利亞農民和企業來説,中國長期以來始終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許多公司都與中國企業建立了合資關係。

  同時,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各産業中的比重愈發重要。維多利亞州政府就認為,中國是該州未來經濟繁榮的關鍵。維州州長謀求連任的戰略核心策略就是向亞洲派遣貿易代表團,尋求與中國、印度和中東市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關係。不久前,維州州長百魯曾率領據稱是“澳大利亞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代表團”前往中國進行訪問,走訪十幾個城市,為維州多個行業帶來上千個就業崗位。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孫芳安表示,近年的外國投資批准記錄顯示,中國的投資在澳大利亞很受重視,中國的移民、遊客和學生也受到熱烈歡迎。她説,除了貿易和投資,兩國在軍事、政治、文化和研究等領域的聯繫也在不斷增強,“我們期待兩國之間互惠互利的聯繫進一步得到加強和擴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