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日僵局的關鍵何在

時間:2012-10-24 16: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由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前政要組成的一個跨黨派代表團先後訪問日本和中國。

  代表團來訪的主題很明確,即當前的釣魚島事態。用代表團成員、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的話説,中日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都堅持自己的立場,因此緊張形勢有可能在不經意間擴大,甚至存在衝突的危險”。

  當前中日關係的嚴峻局面是由日本一手造成的。日方不顧中方的反對和警告,執意挑起釣魚島事端。中方從維護領土主權這一國家核心利益出發,對於日方的一再挑釁進行了強有力的反制。釣魚島事態延燒不斷,兩國經貿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已深受影響。

  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日本最近幾個月對外貿易出現鉅額逆差,其中9月對華出口銳減14.1%。日本外貿下滑的原因不止一個,但有一個因素被日本輿論反覆提及,亦即當前的釣魚島事態。本來日本的貿易立國戰略已走到十字路口,釣魚島爭端又開始對日本經濟産生實質性影響,這使得日本經濟復蘇的前景陡增不確定性。

  中方並未刻意動用經濟手段對日本進行制裁,但兩國關係僵局必然波及經貿領域。日本對華經貿趨勢發生逆轉,出現低迷狀況,只能説明日本“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用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的話説,“日中經濟互補和相互依賴程度很高,不能長期停滯在關係惡化的狀態”。

  客觀地講,無論上述美國代表團,還是關心中日關係的日本有識之士,都希望中日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避免矛盾激化,防止擦槍走火,既要力爭打破僵局,還要警惕“中日對立長期化”。中方從維護中日關係和地區合作大局這一重要利益出發,也一直對日本敞開對話解決問題的大門。

  然而,打破中日僵局的關鍵不在中國,而在日本和美國。

  俗話説,解鈴還須繫鈴人。日本是釣魚島問題的始作俑者,美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是一個多世紀前日本竊取釣魚島及二戰後美日對釣魚島私相授受,才導致釣魚島問題的産生。日本和美國都需正視其歷史錯誤,不要採取鴕鳥政策。對於日本來説,繼續掩蓋和歪曲歷史事實,只能使自己的歷史包袱越背越重,給妥善解決釣魚島問題設置障礙。對於美國來説,本來十分清楚釣魚島問題的來龍去脈,卻推卸歷史責任,用模棱兩可的外交語言對釣魚島歸屬中國的歷史事實進行虛化處理,只能助長日本對釣魚島主權的幻想。

  古人云,巧偽不如拙誠。釣魚島問題已成為檢驗日本和美國亞太戰略和對華政策的試金石。一個時期以來的事實證明,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無論多麼老謀深算,花招百齣,其結局往往弄巧成拙;美國採取貌似公允、實則偏袒日本的態度,本想左右逢源,到頭來往往左右為難。要打破中日僵局,日本就需擯棄兩面派手法,帶著誠意走上談判桌;美國就需言行一致,真正做到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避免給予日本太多幻想。

  誠然,中國寄希望於日本和美國能從地區和平、穩定和繁榮的共同利益出發,以理智和戰略思維代替偏執和狹隘思維,來看待和處理中日釣魚島爭端。但中國對此並不奢望,隨時準備用組合拳來為自己的立場做注腳。

  但願美國前政要代表團此行能為打破中日僵局發揮些建設性作用。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