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歷史觀

時間:2012-10-19 13:06   來源:人民日報

  安倍晉三和日本當局似乎在進行一場“向右轉”的比拼。野田內閣當局剛剛挑起一場釣魚島的爭端,安倍又大模大樣地參拜靖國神社。對日本有深刻了解的中國等亞洲國家人民再次看到了“日本式的衝動”,其情狀宛若當年。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日本也許還沒有從那場噩夢中醒來,也或許在一些日本人心裏壓根就沒有過侵略和戰敗。

  釣魚島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倘沒有明智的歷史觀,恐怕很難對釣魚島主權有正確的認識。

  釣魚島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本無爭議,但這一切隨著1895年日本趁甲午戰爭得勢之機改變了。《馬關條約》中將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其中就包括釣魚島。隨著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這一切得到了糾正。前者是趁火打劫的搶佔,後者是無條件投降的歸還。如果沒有甲午戰爭,哪有什麼釣魚島主權問題;如果不是日本戰敗,臺灣可能被歸還嗎?

  對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日本有另一種奇怪的解讀,而這種解讀正來自錯誤的歷史觀。

  安倍説,參拜靖國神社是祭奠為國捐軀的英靈。但在全世界看來,像東條英機這樣的甲級戰犯與阿道夫希特勒等沒有任何區別,那些侵華並屠殺中國人的日軍和納粹衝鋒隊沒有任何區別。倘對東條英機等戰犯鞠躬致敬,其實就等於對希特勒頂禮膜拜。希特勒自殺了,東條之流被處以極刑,這是國際社會正義力量的一致判決。公理和是非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違背了,就一定會遭到懲罰。

  日本向何處去,是日本人的選擇。選擇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需要忠告的是,為戰犯招魂,從東條等上輩人那裏尋找靈感,從而獲得繼續“向右轉”的勇氣,只能使日本重走老路。

  請日本再重溫一下1943年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讀一讀當年日本的投降書,説不定能夠以史為鑒的日本人會驚出一身冷汗。對歷史有了起碼的是非觀,釣魚島主權問題該不難回答。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