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應以德國為鏡照照自己

時間:2012-10-16 11: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0月15日,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啟程出訪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媒體透露,玄葉認為上述三國具有形成國際輿論的力量,因此將利用此次出訪,闡述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尋求國際社會的“理解”。這似乎是日本近來圍繞釣魚島問題展開國際輿論攻勢的一部分。

  日本一意孤行進行所謂“購島”,挑起釣魚島事端之後,千方百計跑到國際上兜售其歪理,試圖在國際社會混淆視聽。怎奈日本編織的“購島”神話漏洞太多,經不起推敲。近來,不少國際主流媒體和亞洲問題學者公開表示,中國關於擁有釣魚島主權的證據很有説服力。事實證明,不抱偏見的人在看到中日雙方提供的相關説辭後得出上述結論是很自然的。

  日本矢口否認“竊取”釣魚島的歷史事實,就是要規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對日本侵略行徑的認定和懲罰。這種錯誤行徑就是公然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肆意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正確認識的國家以及稍有正義感的國際人士都不會對日本的上述錯誤選擇進行背書。在國際媒體刊登或者報道日本官員有關釣魚島問題的談話時,經常有讀者引用上述文獻對日方的説辭進行質疑。

  日本到國際上掩蓋真相、混淆視聽,中國就有責任在國際上揭示真相、以正視聽。日本花大本錢搞這種欺騙式宣傳,對於日本自身到底有多大益處,估計連日本政府自己也心中無數。反倒是所到之處,被中國戳穿後對日本的形象會造成進一步損害。此前,日本實施“購島”已經遭遇中國的強烈反制,日本領導人在聯大期間主動發起“文攻”也遭到中方的有力駁斥,兩者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用“偷雞不成蝕把米”來形容日本的錯誤言行很是恰當。

  受日本“購島”行徑的拖累,中日兩國錯失了利用恢復邦交正常化40週年之際使雙邊關係更上一層樓的機會。非但如此,兩國關係40年來還首次出現了“政冷經涼”的局面。巧合的是,中德兩國剛剛慶祝了建交40週年,雙方一致同意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展望未來的中德戰略夥伴關係繼續全面向前發展。本來,過去40年,中日關係和中德關係一樣,都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少及多、由淺入深的發展歷程;如今,這兩對關係一熱一冷,對比明顯,令人唏噓。本來,四十而不惑;如今中德關係開始走上穩健、成熟的道路,相反中日關係卻面臨向何處去的疑問。本來,德國和日本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後走向工業化、現代化並均躍居發達國家前列;如今,德國依然享有強有力的經濟增長後勁並在歐洲發揮火車頭作用,而日本連續失去兩個十年後,卻面臨著國內經濟、社會和對外政策出路何在的嚴峻問題。日德兩國國情自然有所不同,但國際社會有一種共識:相較于日本,德國對歷史問題和發展道路的反思十分徹底,得以甩掉歷史包袱,為真正走向正常國家創造了必要條件。

  日本與其到包括德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上繼續兜售私貨,不如把德國當做一面鏡子,照一照自己,找一找自身問題及同鄰國關係出現困難的癥結到底在哪。

  日本不反思,就沒有出路。華益文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