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助推經濟增長

時間:2012-07-09 11: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5月11日,中國上海,一艘集裝箱運輸船停泊在洋山深水港內。人民圖片

充分考慮三方需要 肖承森繪

  不久前,中日韓三國商定,年內正式啟動自貿區談判。對於建設自貿區,日本和韓國國內作何考量,自貿協定將如何進展?本版約請專家、記者一起為您解讀。

  促進三國經濟持續增長

  自本世紀初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開展可行性研究起,中日韓企業界就對中日韓自貿區充滿期待。

  中日韓自貿區民間可行性研究小組關於三國企業對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調查問卷顯示,三國的大多數企業都贊成中日韓自貿區,其中中國企業持這一觀點的比重最高,達85.4%;日本和韓國企業分別是78.7%和70.9%。而2008年亞洲開發銀行組織的一次關於企業利用自貿區的問卷調查表明,中日韓自貿區是全部中國尚未達成的自貿區中最受中國企業界期待的。而中日韓之間的經貿數據也支援上述問卷調查結果,《中日韓合作(1999—2012)》白皮書顯示,2011年中日韓三國間貿易額已經達到6900多億美元,較1999年增長超過4倍;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日本、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日本、韓國在中國貿易夥伴中分別位居第四位和第六位;截至2011年底,日本、韓國累計對華直接投資分別接近800億和500億美元,日韓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外資來源地。

  世貿組織多哈發展議程談判停滯不前,導致該組織各成員開始尋求其他方式推動國際貿易以及經濟發展,而自貿區則被視為對多邊貿易體系的一種替代和新的探索方式。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數據,2012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已簽署或實施了121個自貿區,63個自貿區正在談判,另有56個自貿區處於研究中。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全球自貿區建設最活躍地區,而在此過程中,中國沒有理由落後並因此遭受貿易轉移效應所引發的負面影響。

  根據中國商務部“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數據,中國已經簽署協議並實施了9個自貿區。與這些自貿區相比,中日韓自貿區有其獨特性。其一,中日韓自貿區是首個中國先行簽署投資協定而後進行貨物貿易談判的自貿區,過去中國都遵循著貨物貿易談判先於服務貿易談判、投資協定談判的規律;其二,中日韓自貿區是首個中國與其他大型經濟體進行談判的自貿區,過去簽署的自貿區,雖然也涉及發達經濟體,但是其經濟規模往往較小,因此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挑戰相應也較大。

  此輪國際金融危機經驗表明,東亞經濟過分依賴美歐等外部市場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目前世界經濟前景不明,發達經濟體債務問題不斷發酵,中短期內中國乃至東亞的經濟可持續增長將受制于能否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作為全球增長亮點的東亞地區,理應成為多元化出口市場的重要一極。在東盟已經與中、日、韓三國簽署實施自貿區的背景下,完成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而推動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構建東亞區域內部市場,成為東亞國家、特別是中日韓三國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有效途徑之一。

  從長期來看,中日韓三國自貿區的前景比較樂觀。特別是投資協定的簽署為中日韓自貿區展開談判掃除了部分障礙,讓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景更加光明。

  當然,在短期內中日韓自貿區可能面臨三國之間如何實現利益平衡、在各自經濟體內部如何實現利益平衡、如何克服非經濟因素對自貿區的干擾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拖延甚至阻礙中日韓自貿區的實現。

  正因為如此,《中日韓自貿區聯合研究報告》指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不僅要注意全面性、高水準,與世貿組織規則保持一致,還要注意利益均衡,並關注敏感領域。(沈銘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