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過去所作所為 不是僅靠“謝罪”就可了結的

時間:2012-05-30 10:27   來源:人民網

  28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為西原春夫(中)《日本的前途與亞洲的未來》一書的中文版發行舉行隆重的發佈會。圖右: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惠玲,圖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賀耀敏。

  “加害者要正視被害者受到傷害的事實,並且對此感到痛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消除被害者的仇恨,並且得到原諒,從而實現民族的和解。過去日本所做的事情,不是僅僅依靠‘對不起’之類的只言片語式謝罪就可以了結的。我深信,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秉持這樣的情感和態度。”這番話出自近日發行的一部新書《日本的前途與亞洲的未來》。

  作者西原春夫年過八旬,是日本著名的刑法學者、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同時長期致力於中日法學研究交流以及中日友好交流。作為一位見證日本戰後歷史變遷的老者,西原春夫先生在書中寫道:我的少年時代正完全處於日本的國家主義、軍國主義最為盛行的時候。我曾經是一個純粹的愛國少年,對於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深信不疑,但是戰敗的衝擊讓我漸漸看清了戰前和戰時日本在亞洲對亞洲人民的所作所為。

  “當時我思考的是,日本應該如何才能補償呢?”西原先生寫到,於是我立下了決心:“現在我還小,什麼也做不了,但是不久以後我會長大。到那時我也許就有能力來作出一些補償了。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就有那個能力,我一定會作出我個人的補償。在此之前我絕不會忘記我的決心。”

  此後西原春夫努力踐行諾言,不僅成為中日關係的研究者,更成為中日友好的推動者。

  1982年6月西原春夫帶領早稻田大學代表團訪問中國,與中國高校簽訂學術交流協議。“從那以後,我每年都去中國,有的年份竟去四五次。”幾十年來,西原春夫資助和培養中國留學生,開創並促進中日刑法學的交流和發展。

  2001年,小泉純一郎競選日本首相時,聲稱要參拜靖國神社。西原當即給小泉寫了一封密信——“您作為日本人在21世紀選出來的第一位首相,不應該走19世紀的舊路。”西原認為,“靖國神社及其供奉的為日本侵略戰爭而死的軍人,正好就是19世紀帝國主義精神淋漓盡致的反映。到了21世紀,這種19世紀的國家觀應該一去不復返。”

  西原春夫中日友好的理念還影響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被福田尊為“前輩”。2007年,正是在西原先生的建議下,時任首相福田康夫在首次訪華時到訪孔子故里曲阜參觀孔廟。西原先生對儒學有很深的研究,他認為日中兩國在文化來源上有共同性。

  在促進中日友好上,西原春夫不僅有行動實踐,更將思考整理成文。凝視歷史和未來,在《日本的前途與亞洲的未來》一書中,西原春夫説,“作為具有溫柔情感和體諒特徵的國家,日本不應該沉溺于大國才容易沾染的妄自尊大和單邊主義,而應該集中全部力量不辭辛苦地去作為和平使者而奔走,去致力於問題的精細整理和調解。通過這種充滿誠意的行動和成績,讓日本成為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國家。”

  反觀日本政府當今的所作所為,不僅在歷史問題上出現日本名古屋市長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在領土問題上發生東京都知事購買釣魚島的行徑,而且在安全領域不斷強化日美安保、拉攏東南亞國家圍堵中國等等,多次製造事端,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該書中文版譯者宋建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該書倡導日本應對19世紀國家觀進行深刻反思,尋求日本與亞洲國際關係的良方,提出日本政府應致力於向世界貢獻和平,確立21世紀國家觀。

  28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為西原春夫《日本的前途與亞洲的未來》一書的中文版發行舉行隆重的發佈會。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惠玲、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出版社社長賀耀敏,以及同樣已達耄耋之齡的人大名譽一級教授高銘暄等悉數到場。現場還有100余名青年學子,西原春夫稱他們為中國未來的“菁英”,中日友好、亞洲和平的未來。隆重的現場彰顯了中國人對這位日本耄耋智者的重視與敬意。

  言之有文,行之必遠。我們期待如西原春夫這樣的智者,多一些,再多一些;受西原春夫影響的人,多一些,再多一些。(記者 楊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