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圖行將改變 日本或再度崛起

時間:2012-05-23 10:39   來源:環球時報

  人們觀察日本,可以不在意它的狹小,但不能不在意它內在組織力和底力。政治不信、經濟不振、內需不足,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國際形象日衰等,嚴重打擊著日本國民信心。“日本向何處去?”成為日本人內心深處的糾結。當下日本正在發生著什麼?還是像它所表現出的那樣死氣沉沉?研究這位鄰居,無論什麼時候對中國都很重要。

  日本素有中央無能、地方崛起的傳統。這些直選産生的地方自治體行政長官,由於沒有政黨紀律的羈絆,只要選民支援,就可任意反對現實國家政治,力主擴大地方自主權。以大阪府知事橋下徹為例,他組織“大阪維新會”,籌組培養人才的“大阪維新塾”;政治上主張國家不能無限制、無限期地干預經濟,倡導自由經濟政策,反對國家壟斷,縮小官民差別等。很重要的是,橋下徹並不像咄咄逼人的東京都知事石原以反美著稱,而是會得到美國支援的。

  日本國民急切期望政治強人出現。日本政黨政治亂象給橋下徹等以歷史性機會。日前“大阪維新塾”開講,聚集2000多人參加,意味著“橋下徹軍團”正式出征,其目標是推出300人參加眾議院選舉,獲得200議席,修改現行憲法,問鼎國家政權。這表明日本政治地圖行將改變,民主黨PK自民黨的構圖很可能不復存在。

  不僅政治層面,日本經濟産業界也開始前所未有的變革,這種變革來自産業內部,其核心就是摒棄日本年功序列終身雇傭,從企業人事制度上保證“實力雇傭制”,根除“無所事事主義”存在的溫床。日本産業經濟領域過去引以為驕傲的、終生雇傭的日本型組織主義即將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為主和實力為重的“實力雇傭主義”。同時,國家需要提供對民間企業的制度性保證,緩和各種有利國家壟斷、扼制企業活力的“規制”,其實質是新自由主義戰略的實踐。

  經濟産業界、財界的改革核心是增強民間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企業界的“國際化”或“全球化”逐漸成為共識,如今日本整個産業界,有36家大企業CEO及其管理骨幹83人是聘用的外國人。眾所週知的日産汽車英菲尼迪,就是因聘用法國雷諾汽車的掌門人卡洛斯戈恩才起死回生。新力也是如此。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人才網羅的戰略競爭。為此,日本企業注重“全球化”人才培養,比如讓有潛力的員工到海外生活,獲得各種生活體驗及認知。還有就是注重語言訓練。

  鄰居日本社會正在悄然變化,為下一次起飛奠定基礎。這些變化給中國的啟示是不言而喻的。民間活力、人才培養等都是中國保持增長的重要著眼點,必須未雨綢繆。(劉剛 作者是日本沖繩大學教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