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趕超美國還要多少年?

時間:2012-05-28 10:0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超越美國一直是業界熱門話題。最樂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在2010年超越美國,即使是悲觀者,也認為不會超過2020年。

  實際上,按照市場匯率演算法,中國2011年的GDP達到7.497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經濟規模15.924萬億美元的一半。但如果按IMF引用的“購買力平價”標準來計算,中國調整後的GDP規模為11.316萬億美元,相較美國的15.924億美元差距並不大。由此可見,中國經濟何時超越美國,不僅取決於中美兩國未來經濟增速預測,更重要的是選取的匯率標準,要看使用市場匯率法還是購買力平價法。

  學術界對購買力平價的爭議從未停息。基於此,國際上對人民幣幣值過分低估的呼聲在過去10年間此起彼伏。2011年中國貿易順差佔GDP比例降低到2.8%,關於人民幣低估程度的討論有了新標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人民幣在目前水準上已經接近均衡值,這符合我們的量化模型的結論。

  按照我們的量化模型計算,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與真實匯率的差距大幅收窄,低估幅度從匯改之前約20%-40%迅速收窄到零附近;未來三年間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不超過6%。

  如此,按照1美元兌換6人民幣匯率計算,2011年中國經濟規模約8.727萬億美元,而美國經濟規模為15.924萬億美元。假設未來匯率變動完全反映兩國未來通貨膨脹的影響,則中美兩國經濟差距之變化完全取決於兩國實際經濟增速。進一步假設未來美國經濟增速維持其過去40年間的平均增速2.9%,中國何時超越美國取決於中國的實際增長速度。

  過去32年間,按照《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彙編》支出法計算的GDP數據,中國每人平均GDP平均增速約8.3%。Maddison, Rowski等經濟學家估計,這一數據可能高估了1個百分點以上。

  反觀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口紅利起了關鍵作用。根據經濟學家蔡昉的研究,GDP增速的27%可以歸因於人口紅利。美國加州大學教授王豐研究得出的結論稍低,約為15%。隨著2013年人口紅利窗口關閉,中國人口動力帶給經濟增長的影響將從正面轉為負面。由此,按照較保守的估計,人口方面的變化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長期增速降低1.5個百分點。

  另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中國出口增速很可能將會下滑。過去20年間,中國出口增速高達18%,目前已經高居世界第一,貢獻了超過3個百分點的GDP增速。目前出口占GDP比例高達25%,遠高於美國8%、日本15%等大國指標,未來繼續大幅增長的空間不大。按照我們的預計,未來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只能維持10%左右的增速。出口不還意味著以出口增長為起點的産業升級換代及因其驅動的重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一旦出口增速降低,中國的重工業化與城市化速度均將下滑。據此測算,出口增速下滑對GDP增速的影響可能達1.5個百分點。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中國負債率的提高。按照有些宏觀分析師的研究,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政府負債高達29.6萬億元,佔GDP比例已經高達73.9%,其中地方政府負債年均增速高達30%。債務快速增加虛增了經濟增速,降低了金融體系應對危機的能力。從國際經驗來看,未來中國債務累積速度的降低以及對債務問題的處理,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降低至少1個百分點。

  其他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還包括生産率增速降低、房地産投資需求降低、潛在的金融與政治風險等。綜合以上考慮,我們的量化模型預計未來中國長期增速有可能降低到4%-5%水準。按照4.5%的增速水準計算,中國需要花費40年才能追上美國經濟規模。考慮到20年後中國經濟增速還有可能再降低,40年看來並非悲觀估計,實際花費的時間甚至會更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