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招擴展在亞洲影響力

時間:2012-04-26 14: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在國際舞臺上頗為活躍。無論是湄公河流域各國、同在亞洲的印度,還是老朋友美國,日本與他們互動頻頻。對於日本而言,擴展影響力的願望可謂昭然若揭。

  調整“福田主義”

  日本近日在湄公河流域動作頻繁。4月21日,日本與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5個湄公河流域國家在東京召開第四次首腦會議。日本宣佈將從2013年起向東南亞5國提供為期3年、總額高達6000億日元(約合74億美元)的政府開發援助,以促進這個地區的發展。會議還通過名為《東京戰略2012》的共同文件,內容包括通過改善交通網以加強區域內各國聯繫、在東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災基礎上加強防災合作等。

  此外,日本政府宣佈將放棄緬甸超過3000億日元的債權,為兩國擴大經濟合作掃清債務問題的障礙。日本外務省在會後發表的一份文件稱,湄公河地區位於地緣政治學上的“要衝”位置,並且是日本企業進駐國際市場的重要據點之一。

  上世紀70年代,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曾經提出處理與東南亞國家外交關係的“福田主義”,表示日本要幫助東南亞國家發展。現在日本將對東南亞國家的支援漸漸鎖定在湄公河5國上,加強在這一區域的影響力。

  推動日印合作

  日本與印度也加強了聯繫。兩國官員在4月23日舉行會晤,就如何加強在亞太地區合作展開磋商,以尋求進一步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日本與印度的關係開始不斷升溫,在經濟和安保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密切。2010年7月,兩國正式建立了首次外交和防務部門副部長級對話機制,即“2+2”對話。同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訪問了日本,並簽署了兩國經濟合作協定。2011年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出訪印度,雙方就日本海上自衛隊與印度海軍2012年首次進行聯合演習達成共識。

  分析認為,日本政壇雖領導頻換,但外交政策卻趨於成型。“遠交近攻”是日本外交的主導原則之一。日本與印度打得火熱,一方面是日本外交突圍的需要,旨在提升日本在東南亞以至全亞洲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平衡與遏制中國在亞洲影響力的考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