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帶來公車改革新推力

時間:2013-06-24 15: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各級領導幹部理應將支援公車改革與轉作風結合起來,做公車改革的推動者,而不是改革阻撓者

  前不久,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靈通”發佈消息稱,外交部部長王毅的公務用車將改換為國産紅旗轎車。輿論普遍認為,領導幹部的公務用車改為國産車,或將改變“洋品牌”公務車佔主體的格局,成為公車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方向。在民眾憂心公車改革停滯不前之時,這種新的形勢有望為公車改革帶來新推力。

  公車消費分為採購環節和使用環節,以往一些部門和地方政府推出的公車貼牌和貨幣化改革等舉措,主要著力點在於公車使用環節,目的是防止已經被採購的公車被濫用;相比之下,從採購環節進行嚴格規範,束緊政府部門採購公車的“錢袋子”,為公車購置劃定醒目的紅線,更能起到從源頭治理公車亂象的效果。

  根據工信部2011年底發佈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申報公務車目錄的轎車發動機排氣量不能超過1.8升,價格不能超過18萬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雙18”標準並沒有得到嚴格遵守,一些基層政府部門超標配車的現象尤為突出。要想改變當前這種現狀,讓公車採購標準發揮應有的約束效力,一種非常可行的思路,是鼓勵政府部門採購性價比更高的自主品牌汽車。

  事實上,在王毅選用國産車之前,已有一些政府官員主動選用國産汽車,但這種現象往往帶有個案色彩,並未形成制度。今年年初,新一屆領導集體明確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實質上也為進一步推動公車改革創造了新契機。我國公車消費在“三公消費”中佔六成以上,縮減公車消費規模完全契合節儉理念,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更嚴的公車採購新標準,以實際行動踐行反浪費的要求。

  與鼓勵公車採購向國産品牌傾斜、收緊公車採購標準相比,中央高層對嚴控公車採購經費的表態,更增加了公眾對深化公車改革的信心。在今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與各級政府部門“約法三章”,明確要求在本屆政府內公費購車“只減不增”。這意味著,公車經費將以“零增長”“負增長”為目標。

  束緊公車採購的“錢袋子”,遏制“車輪上的腐敗”才不至於淪為空話。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中央本級2012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執行數為80.95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44.32億元。最近幾年,公開“三公”數據的制度日漸成熟,今後政府部門的公車經費是否做到了“只減不增”,將更便於監督。

  經過多年的試點和調研,推進公車改革的總體思路其實已經基本明確——關鍵是要遏制公車經費預算不斷膨脹的勢頭,有效壓縮公車經費規模,從源頭治理公車亂象。具體來説,就是要加強人大對財政預算的審查和監督,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財政預算約束,大幅度減少各級各地權力機關的公車數量,大幅度降低公車購置、運作、監管的成本,大幅度削減公職人員的公車福利,使公車真正回歸“公務”本位,最終達到通過財政預算約束公車開支、節約公共財政資金的目的。

  公車改革,説到底是一項“減福利”性質的改革,應體現“減法”和“讓利”的思路。改革能否取得良好成效,與公車使用者能否轉變觀念、以實際行動中支援和推動改革密切相關。在轉作風“八項規定”的新風之下,各級領導幹部理應將支援公車改革與轉作風結合起來,做公車改革的推動者,而不是改革阻撓者。

  公車改革任重道遠,將長期處於進行時狀態。在一些地方的改革試點出現“回潮”跡象時,有關各方更不能泄氣和懈怠,而是要抓住新形勢下那些新的有利條件,尋求改革新動力,以更大的決心、更好的制度探索來啃這塊改革“硬骨頭”。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