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無聲”式反腐更有可持續性

時間:2012-12-11 14:00   來源:齊魯晚報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前不久主持關於反腐工作的座談會時,有專家學者表示,反腐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打持久戰,不要搞運動,不要搞風暴,要靠制度。王岐山對此表示:“你們説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們更希望的是潤物細無聲,不大搞動靜,但是也不能有困難就不做。”(本報今日A07版)

  十八大之後,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不同場合多次厲聲反腐,一批網路反腐案件迅速得到回應,各地紀委也及時查處了十余名問題官員。國內外輿論解讀這種新氣象時,用得最多的是“反腐風暴”這個詞。

  不過,反腐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並非僅有決心和口號就能釜底抽薪,也不是靠抓幾個負面典型、搞一場吏治風暴就能高枕無憂的。以往反腐工作的經驗一再表明,如果反腐只停留在“風暴”的層面,而沒有制度建設層面的推進,當運動式的反腐熱潮過去之後,必然會陷入“前腐後繼”和“越反越腐”的怪圈。

  正因如此,有關部門在肯定最近這段時間的反腐“戰果”時,不應該滿足於一時的成績,而應該著眼長遠,尤其應該從以往的反腐工作中充分吸取經驗和教訓,儘快將反腐工作從“反腐風暴”過渡到“潤物無聲”的常態化、制度化反腐。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制度化反腐的要義,在於建立一套完備而且行之有效的權力約束機制。例如通過官員財産公示制度防範可能出現的腐敗,再例如在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鼓勵媒體監督和社會監督。只有監督常態化、懲治制度化,才能實現“潤物無聲”的反腐,也才不至於每查處一起腐敗案件都鬧出“大動靜”。

  談及“潤物無聲”式反腐,就不得不説到王岐山在座談會上向與會專家推薦的一本書,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這已經不是王岐山首次推介這本研究法國大革命的專著。“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國如今所面臨的腐敗問題以及社會危機,固然不是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形勢的翻版,但類似的社會矛盾的蓄積、社會思潮的涌動以及吏治腐敗問題,足以引起所有人的警覺。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在中共高層的表述中,反腐鬥爭經常被提到“亡黨亡國”的高度,這表明中共高層對吏治腐敗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已有基本共識。要避免因為腐敗導致“人亡政息”,僅有“反腐風暴”已經不夠,推進反腐常態化、制度化已是勢在必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