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當用好網路問政

時間:2012-11-19 13: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全球化、資訊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企業要生存必須轉型升級,人要發展也必須升級其能力。面對飛速變化的社情、民情和輿情,對於官員來説,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和能力也要升級。鋻於網際網路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強大影響力,各級政府都已經開始重視網路問政的重要作用,重點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截至2011年年底,僅在新浪網認證的黨政機構微部落格和黨政幹部微部落格就已突破2萬個,全國已無政務微博為零的省份。各級政府在近年來通過網路問政改進政務工作,取得不少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諸多差距和不足。為了應對新媒體對社會管理服務帶來的挑戰,各級官員都必須學習、掌握網路技能,利用好網路的功能,提升社會管理能力。

  官員的社會管理能力包括敏銳開放的思維能力、調查研究的分析能力、科學決策的判斷力、迅速有效的執行力,等等。一般而言,網路問政比較成功的網站和微博,都反映了主辦者相對比較強的行政能力,能夠及時有效化解社會矛盾,解決民生問題。

  現在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政務微博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夠做到這一點。有的被網民戲稱為“僵屍部落格”;有的“又聾又啞自言自語”;有的是標準的“元芳體”,問一句“元芳,這個問題你怎麼看”,便沒了下文;還有的“小事問不停,大事沒動靜”……這些顯然都是社會管理能力不過關的體現,深為網民詬病。

  反之,接地氣、有作為的“實力派”政務網站和微博都顯得很有生命力。2011年,公安部警官陳士渠利用微博平臺,蒐集網民提供的拐賣犯罪線索,借助DNA等高科技手段,迅速組織警力,掀起了一場“打拐風暴”,解救了多名被拐兒童。警方行動的高速有效,受到了網民的讚譽。陳士渠成了名副其實的“明星官員”,目前他的微博粉絲已近300萬,人氣超過了很多基層政府網站。由此可見,網路運用得好,關鍵在於行動是否給力;而行動給力,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砝碼。

  網路問政要達到升級社會管理能力的目的,官員需要掌握兩方面的技能,一是應用網路技術,一是應對媒體的技能。網路運用的技能和技巧固然也重要,但是過度地強調,就容易“跑偏”。實際上官員觸網並不難,發郵件、上QQ、回帖子、織“圍脖”這些都沒多少高深的技術含量。廣大幹部和公務員基本上具備大專以上學歷,且經過層層選拔、素質相對比較高,學習和掌握一些網路基本技能應該不是難題。相比較而言,提升能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理念到行為的整體升級和改進,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實踐鍛鍊和努力作為,所以,這也是一些能力弱、作為差的幹部比較易於傾向“投機取巧”的主要原因。

  在一些地方對幹部開展應對媒體的培訓中也有偏差。應對媒體教材中的 “技巧”竟然有:“不要正面回答問題”、“推給其他部門”等。網民的智慧豈可低估,早將網上的此等回復歸納為“文不對題式”、“踢皮球式”等,耍小聰明本以為自己“滴水不漏”,實際上弄巧成拙。網路問政“領導幹部打醬油”是不行的,但“賣萌”、“作秀”、不幹正事更不行,最差勁的是非但不解決問題,還憑空製造出許多矛盾來。網下練好內功,解決好民生問題,官員才有同媒體打交道的底氣。

  官員掌握觸網的技能,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網路的高資訊化、強傳播力等特點,改善傳統的社會管理理念、思維方式和行政方法,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升級官員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的能力。千萬不可舍本逐末,為“技巧”而“技巧”。

  網路問政的一端是政府部門,一端是人民群眾,是彼此間加強聯繫的橋梁和紐帶。官員要努力適應時代需求,升級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能力,做好網路問政,使網路這個問政和參政的有力工具、便捷途徑,能夠為民主法治建設、社會和諧穩定良性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到這一點,功莫大焉。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