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讓網路問政成了把戲

時間:2010-07-13 14:28   來源:中國網

  河南鄭州市政府日前發出通知,要在兩年內開展政府系統網站運作維護年活動,通過公佈一系列制度和技術保障,讓老百姓更方便地用政府網站辦事。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政府部門網站都設有資訊公開、網上辦事、民意調查等欄目,但不少欄目在唱“空城計”,只有標題沒有內容。(7月12日 大河網)

  政府網站是政府及時公佈重大消息,自覺接受監督的重要場地和形式。政府網站對於網路問政來説,猶如魚和水的關係。如果政府網站沒有內容,大唱“空城計”只給公眾一個空殼,那還談什麼網路問政呢?而沒有了網路問政,還要政府網站幹什麼?這茬兒這就猶如在網站的“互動板塊”遭遇了“不準評論”一樣,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權力過把癮,走一走過場?

  報道還説道鄭州市規劃局“公眾參與”欄目待審留言多達18559條,最新的一條建議是2007年8月的。網站上對此解釋,由於網站人員均為兼職,建議市民就近到規劃局信訪辦或各區規劃分局諮詢。政府網站是政府的“門戶”所在,理應有專人打理,這是一個共識。“兼職”的藉口只能從側面説明當地根本就無心辦好這個網站,更無心“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如此“網”不像“網”的網站留之何用?如此,我們也就不奇怪為何三年來再也沒有市民願意在上面留言了。因為“網”已不在是“網”,你傷害了我,還想一笑而過?沒有“資訊公開、線上辦事、公眾參與”這“三駕馬車”,市民的失望可想而知。

  “空城計”在軍事上來説,是兵不血刃的至高謀略,顯示了一個統領者的智慧和勇氣,但是用在這裡卻是驢腿安到了馬嘴上,只會繼續透支政府的公信力。網路給了人們公開表達的權利。網路上,個人權利因網路而得到最大釋放,這是網路所帶給我們的最大財富。官員若能順應網路社會的發展,智慧地運用網路而不是抗拒和抵制,就能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而把網路優化為推動社會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的現實生産力。也正是如此,中央政府才大力提倡發展“網路問政”。

  但是,網路問政能否導致政府良政和善治,是需要一些前置條件的,它們包括:網民作為一個群體對自身利益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關切和表達;政府的回應與透明化;網路問政本身的去弊端化等。網路問政本身並不會自動達成善治。對於該地,我不知道是他們認識出現了誤區,還是思想上陷入了誤區?

  此外,目前來説網路問政發展的並不成熟,網路問政的水準多與主政者的網路意識息息相關。官員們對網路問政的不同態度就直接導致了不同執政結果。這就要求我們我們的官員更應該以身作則,破除公權獨大的“輿論導向”的束縛。當然也不能把“網”撒出去就不管了,沒有互動,網路問政的效果就會微乎其微,即便有來自民間的聲音也難以聽到。

  網路問政我們都還得多向“標兵”廣東學習。這不僅是形式上的學習,還要從思想上學習,這樣才能不讓“空城計”再有上演的機會。當然,值得慶倖的是,在媒體的監督下,一陣“網路新風”已在當地掀起。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