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財政凸顯財稅體制改進必要

時間:2012-09-03 14:41   來源:光明日報

  數家媒體近日不約而同地推出了有關土地財政方面的報道。報道説,財政部的數據顯示,由於房地産市場調控的效應,全國土地出讓成交額大幅下降,截至上半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430億元,同比減少4342億元,下降27.5%。財政部的數據還顯示,有近四成的省份未完成財政收入“雙過半”的任務,由此導致許多地方財政吃緊。

  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重新打起了土地的主意。一些地方政府除了明裏暗裏抗拒房地産調控政策、明火暗火升溫房地産市場外,還在土地市場上動作頻頻。可謂“功夫不負有心人”,近期有關研究數據顯示,至7月份,許多城市的土地市場出現了回暖趨勢,有300個城市住宅類用地的推出量,在7月份達到了今年以來的單月最高值,8月份的土地推出量甚至達到了此前數月的總和……而隨著近期樓市的反彈,各地土地市場回暖漸成趨勢,房地産開發商又開始創下土地市場高單價、高總價的紀錄。所有這些跡象,已經明顯影響到土地市場以及房地産市場的預期。

  上述市場動向,向人們揭示了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的阻力——許多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與房地産開發商的利益有相當多的重合之處,這是不爭的事實。房地産市場火了,土地才能賣得出去;土地賣出好價錢了,地方政府手裏才有更多的現金支配;地方政府手裏有錢了,其官員才能得到實惠、樹立政績……

  顯然,在當前財稅體制下,現行汲稅方式、分配比例以及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時效都遠遠不能滿足地方發展的需要。許多地方的發展衝動,在官員政績觀的催化下,最終只能找到“土地生錢”這個出口。在現行制度下,地方政府支配土地使用權,等於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員擁有土地使用權的支配權。又由於政府官員任期的有限性,每一任官員都希望在自己任內多賣地,擴大財政收入。

  最近一些年,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收益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此,早有關於這一趨勢危險性的警告。在許多地方,土地財政的性質已經遠遠超出了貼補財政支出不足的範圍。來自土地的收益,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用處上,都由輔變主,成了地方政府運轉的支柱。這種狀況的危險在於,對地方政府來説,土地收益部分的財政支出並無可替代來源,土地市場泡沫破滅之時,可能就是地方政府運轉的“停擺”之日。

  土地價格高漲時,地方政府日子好過,緩解了財稅體制改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土地市場的泡沫會給整個經濟帶來風險,而擠出土地市場的泡沫,使地方財政吃緊,加大了中央財政的負擔,也暴露了財稅體制不盡合理之處。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地方土地財政危及整體經濟運作的問題,就必須改進現行財稅制度,使之更加合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