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富二代”的核心問題是權力

時間:2012-07-31 10:49   來源:長江日報

  今年5月初,陜西榆林市府谷縣司法局爆出局長李瑞華、副局長劉利榮涉嫌學歷造假,上升途徑存疑等問題。當地政府隨後迅速作出了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對外公佈,希望一切歸於平靜。不過,事與願違,與造假事件一同浮出的榆林一帶“煤二代”混跡官場的現象依然受到外界關注。

  經查明,造假事件的當事人劉利榮為“煤二代”,李瑞華雖非“煤二代”,卻也與當地煤老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樣的官煤生態在榆林一帶頗為普遍。不少媒體把焦點投注于80後乃至90後公職人員,領著不到2000元月薪,開著賓士寶馬上下班的獨特“景象”上,甚至濃縮出諸如“富二代難敵制服誘惑”的字眼吸引讀者注意力。

  新興富裕群體越來越成為輿論追逐的焦點,關注範圍可以從第一桶金的問題到富人如何花錢,從為富仁不仁到怎麼完成財富的代際交接,“富二代”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等等。哪怕富人從政這一話題,注意力也往往集中在財富擁有者這一方,而忽視了權力一方。

  公共職位具有公共性,其獲取有公平和嚴格的程式,還需要經過公眾同意,並不會特別優待哪個群體。因此,富人、富二代想不想從政,其實不是個問題。國外也有不少商人或商人家族成員從政的例子。個人職業選擇外,其中或許存在經濟安全的考慮,也不排除尋求權力庇護的目的。這些個人動機並不奇怪,也不新鮮。但是,國內一些地方,富人從政,或者説資本與權力結合的方式令人擔憂。

  劉利榮能夠進入公務員系統,獲得快速擢升,迎來工作榮譽,皆與其家族在商界、政界的巨大影響力有關。而在榆林當地,劉利榮的“制服”同儕還不少,並且大多與劉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工作軌跡。可以説,在一些地方,商人、富人進入權力系統,只要有了個人意願,其他都不成為問題,身份的轉換沒有阻礙,一些人甚至毫無避諱地橫跨政商兩界。

  政經通吃,很多人視之為資本的貪婪,卻忽視了權力主動向資本靠攏的事實。從2010年開始,府谷縣推行了一項新的幹部退位、選拔制度,目的是為當地骨幹商人及其子女騰出職位。換句話説,地方權力可以通過“專項”配置,來為資本安排出一條進入權力體系的快速通道。

  權力與資本結合方式的不正常,根本上是因為權力運作不正常、不健康、不透明。一任地方政府與商人富人私下交易,進行利益交換,可能是一個短期行為;長遠來看,如果一個商人家族,有意圖地在不同權力部門“安插”佈局,形成盤根錯節的家族權力網路,資本將可以直接使用、分配和調動權力,情況會更為惡劣。

  “煤二代”躋身官場這一動向,理應受到重視。但相比于對資本或個人動機的關注,地方政治生態以及權力運作機制的問題,更根本也更值得關注。(畢詩成)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