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三化”協調發展

時間:2012-07-25 11:19   來源:人民日報

  城鎮化為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需求、空間和環境,是“三化”協調發展的巨大引擎;工業化為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産業支撐、就業崗位,是“三化”協調發展的主導力量;農業現代化為城鎮化和工業化提供要素保障,是“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三者之間只有相互協調,才能互促共進、科學發展。近年來,河南省許昌市把握“三化”之間的內在聯繫,遵循規律,先行先試,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之路,取得了明顯成效。  

  突出新型城鎮化引領,統籌城鄉促協調。新型城鎮化一頭連著工業化,一頭連著農業現代化,在“三化”協調發展中具有引領帶動作用。著眼于推進新型城鎮化,我們牢牢抓住城鄉統籌、城鄉一體這個核心,堅持全域規劃,大力推進“一中心、五組團、30個中心鎮、30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積極構建中心市區、縣市城區、中心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四個層次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加快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在土地、房産、就業、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強化政策引領,對新建的新型農村社區實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兩個優先”,完善功能,讓農民享受到與市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就地實現市民化。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推進戶籍、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管理等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制度機制,促進各種生産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優化配置。

  強化新型工業化主導,提升産業促協調。“三化”協調發展,工業化是主導,産業是支撐。著眼于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規劃建設“一帶、十區、二十個産業集群”,重點培育三大主導産業、四大特色産業和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突出抓好50戶龍頭企業、100戶“小巨人”企業和20戶高新技術企業,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巨人”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搶佔發展高地的企業結構。堅持産城融合,加快推進10個産業集聚區建設,引導企業集中佈局,促進要素集約利用,推動産業集約集聚集群、高端高質高效發展。積極調整産業結構,把自主創新作為産業提升的中心環節,著力構建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人才支撐、項目抓手”為核心的自主創新體系,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許昌市已連續10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注重在産業發展中擴大就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複合型産業,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文化旅遊、金融資訊等現代服務業,全市新增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比重達到56%,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有力支撐了城鎮化、帶動了農業現代化。

  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保糧增效促協調。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前提,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現實需要。著眼于推進農業現代化,我們堅持把保糧放在首位,以建設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為載體,通過優化城鎮和産業佈局、建設標準廠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騰出的土地一部分復耕種糧、規劃建設永久性糧田、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開展高産創建等措施,保障耕地面積,提高生産能力,糧食總産實現了“八連增”。依託花木、蔬菜、煙葉、中藥材和畜牧養殖等特色農業,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産業集群,許昌市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花木生産交易基地。堅持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規範流轉,促進土地向種糧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集中,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産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連接起來,實現了城鎮化、工業化推進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互促共贏。(李亞 中共河南省許昌市委書記)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