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未至,中招已釜底抽薪?

時間:2012-07-10 13:1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據深圳市教育局發佈的今年中招計劃顯示,招生計劃超出報考人數,總體的學位供給比往年寬裕,而且,在57091人的中考報名總數中,深圳戶籍考生29000人,佔一半有餘。但是,依據政策,非深圳戶籍招生不升反降,深圳“四大名校”的正取生和指標生均不招收非深圳戶籍考生,只有少量擇校生名額留給非深圳戶籍考生。(7月9日《法制日報》) 

  所謂深圳“四大名校”,指深圳中學、深圳實驗中學、深圳外國語學校、深圳市高級中學,“四大名校”算是深圳市高中階段教育的翹楚。現實經驗告訴我們,進入一所優質資源初中,意味著跨入優質資源高中的幾率大增,進而為考入優質資源的大學奠定基礎,這也是當前基礎教育擇校競爭激烈的原因所在。以政策的形式將非戶籍考生拒之於本地的名校之外,意味著非戶籍考生三年後高考競爭力減弱,相對於呼之欲出的全國異地高考政策,無異於釜底抽薪。 

  查閱相關資料顯示,即便是在“高考洼地”的北京和上海,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或者“上海市藍印戶口”的考生,都可以平等參加當地中考並進入中招程式,並未顯示明確的“限報”規定。其實,允許非戶籍考生就地參加中考並平等錄取,不僅僅是基於憲法、教育法法理,實現“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的回歸,更是在人口頻繁流動的時代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異地高考被呼籲了若干年,而今正欲起步回歸公平,設若各地在中招中對非戶籍人口進行限制,那麼無疑是在將限制的門檻前移。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而且人口流動性大。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末,深圳市實際管轄人口超過1300萬,其中本地戶籍人口總量為250多萬人,常住人口高達900多萬人。這座城市的人口結構狀況,決定了在中考以及未來實行的異地高考上,不應對非戶籍人口做太多限制性規定,否則就會傷及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大多數人。譬如今年限制非戶籍考生進入“四大名校”,從數量上已經限制了將近一半的中考考生。 

  深圳又是一座似乎讓人看不懂的城市,基於頻繁的人口流動,其很多政策都或隱或現地體現出對非戶籍人口的某種擔憂。譬如去年出臺的“禁止民工陳情討薪”政策,後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撤回;再如今年關於醫療保險“醫保繳費中斷超過3個月,連續繳費清零”的新規,政策層面上無不對非戶籍人口存有某種程度上的戒心。但是,深圳又往往表現出開放包容的一面,一座在高等教育上勇於創新——創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南方科技大學的城市,何以在中招上表現得如此拘謹排外? 

  無可否認,如今的人口流動已然不是過去僅為謀生的階段,而越來越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綜合權益增長訴求下的驅動。其中,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權是家庭綜合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這種權益實現,就會成為人口流入地;限制這種權益實現,就會成為人口流出地——這在人口紅利漸漸消退的社會背景下,不僅僅是城市氣度的問題,更是一個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深圳,還是其他地方,在中考和高考開放方面,都值得認真而長遠的考量。(燕農)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