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餉”,能吃出穩定嗎

時間:2012-07-06 15:10   來源:錢江晚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的怪現象:一方面大量人員超編,另一方面,有官員佔著編制,不上班,吃空餉。局長王衛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為了激發幹部的積極性,武穴市教育局于2011年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一項就是讓30個年齡50歲以上的幹部退居二線,這部分人編制保留,工資照發,享受各種津貼。

  什麼叫“激發幹部的積極性”?就是升職、當官的積極性。50歲正是年富力強好幹事的時候,為了讓後面的人早點升職,就早早退居二線,騰出職位來。一個幹部想早點升職,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滿足、遷就這種要求嗎?滿足、遷就的代價是什麼?一些人提前升職,相應的各種待遇都升上去了:辦公室面積要增加,辦公室整修要升級,座車要升級……這些本來就是升職的目的之一,不然為什麼要升職?所以這些官員升職的代價是納稅人的負擔加重,民生利益被擠佔。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者梅賜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問題的根源還是在轉變政府職能上。政府職能不轉變,政府還是去管理和‘包辦’很多事情,就必須要維持一個龐大和穩定的官員體系。‘空餉’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維護這個體系穩定的一種隱性福利。”梅教授的分析是對的,但是他沒有回答一個更嚴峻的問題:為什麼喊了那麼多年,政府職能還是沒有轉變?其實很簡單,職能轉變,要失去很多權力,失去了謀求灰色利益的手段,怎麼舍得轉變呢?

  不當官就沒有積極性,但是,他們就不怕老百姓沒有積極性嗎?不怕。動用財政支出,不用聽取民意。民眾大多在企業就業,普通民眾早就被交給了資本去控制,只要照顧好權力體系內部人員就可以了。對官員維穩,用官職、待遇,百般遷就;對百姓維穩,用警察、城管、推土機,“手段硬、腰板硬……”,心更硬。

  還有一種吃空餉,是一些幹部親屬利用各種關係進了機關,佔了編制,拿著工資,人不用上班。能夠享受這個待遇的,是特權中的特權。吃空餉的盛行,原因只有一個,當官太舒服了,待遇太好了。事情的另一面是:民眾太苦了,太沒有尊嚴了。

  昨天媒體上的一個評論熱點是“烏木之爭”。農民在地下挖出了珍貴的烏木,法學家、律師根據他們的專業知識判斷,烏木屬於國家所有。而逾6成網友認為應該歸那個農民。難道這些網友都是法盲嗎?他們質疑,烏木帶來的經濟利益,到底會落到誰的手裏?他們其實是在質疑當地政府行為的合法性,他們不認為這些官員有資格代表“國家”。不知道有多少官員從此類事件中感覺到了政府的信任危機?很多地方,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內部人成了一個利益群體,“政府”成了這些人牟利的工具,政府的合法性因此而嚴重流失,而很多官員還在樂不思危,樂不知危。這類官員的唯一價值,就是坑爹——在國家和民眾之間挖坑。他們危害著國家利益,國家還用最優厚的待遇供養著他們。

  有一句老話,很久不提了——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