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一些城市以“穩增長”為名放鬆房地産調控的報道,住建部強調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將繼續密切關注各地執行調控政策的情況,對於地方出臺放鬆抑制不合理購房政策的,將及時予以制止或糾正。
住建部的表態,符合房地産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即便中國宏觀經濟運作狀況出現了一些波動,仍然要堅決把嚴控房價上漲、保障公眾住房需求放在首位,絕不能輕易放鬆和調整。但與此同時,市場以及學界出現的一些觀點也應引起調控部門的高度關注,做出及時的政策優化與市場疏導,避免逆調控而動的行為。
必須要承認,媒體和公眾高度關注房地産調控政策落實的每個細節,任何有意或者無意的政策行為,都會引發市場的放大猜想。近一段時間,很多城市推出了一些特別舉措來“助力”房地産,比如石家莊的“微調限購”、揚州的“購房獎勵”、天津的“對企業拿地給予優惠政策”、營口的“公務員購房補貼”等等。其中多數政策被住建部門及時叫停,但類似揚州的鼓勵購買裝修房的政策卻得以保留。市場據此而推斷調控政策已經不是“鐵板一塊”,認為房地産政策鬆動已經開始落實。
另一方面,從4月份開始中國經濟的增長狀況明顯差于預期,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悲觀預期正在升溫。更為重要的是,從歷史經驗觀察,每逢中國經濟出現衰退風險之時,房地産就會被視作救經濟的“最後稻草”。房地産調控政策往往會隨著經濟衰退而大幅度放鬆,甚至由“嚴控”迅速轉變為“鼓勵”,伴隨而來的則是房産投資激增、房價大漲。所以,一些學者和市場人士按照經驗規律預判房地産調控政策將會鬆動,也的確有其理由。當然,這樣的邏輯,也恰恰是之前屢次“調控”變 “空調”的病因所在,也影響了公眾對調控政策的信任度。因此,嚴格執行既有調控政策不動搖,就必須扭轉市場的慣性預期,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以實際政策操作來表明監管部門的決心。
首先一點,要明確房地産調控政策嚴控的對像是投機炒作行為,而不是公眾的基本住房需求。有鋻於此,針對一些地方的變相政策鬆動行為,調控部門應仔細斟酌,分辨其具體的市場影響和地方政府意圖。如果政策違背了基本正常導向,就應在最短時間內予以叫停,但如果政策對於穩定市場基本需求有幫助,也應區別對待。更為重要的是,調控部門應把對各地政策審核的標準與結果公之於眾,避免公眾因為處理過程不透明而對政策導向失去信心。
其次,商品房市場絕不能夠再成為“穩增長”的工具,調控部門絕不能再因為經濟衰退風險而放鬆房地産調控政策。但作為優化的替代政策,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應該加大保障房建設的投資力度。這樣不僅可以對衝經濟下滑的風險,還能夠對維護經濟增長起到助推作用。在特殊時期,對於保障房建設應強化“軍令狀”的作用,讓地方政府對於房地産的關注點從商品房扭轉到保障房建設。
此外,地方政府因其利益所在,一直對房地産調控政策鬆動存在期望。因此,為了讓中央與地方對於房地産調控保持一致,應優化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成比例,擴大地方政府債發債試點區域和範圍,中央政府對地方保障房建設的資金投入承擔更大份額等。
只有各級政府部門都能夠不再“唯GDP”,同時以政策優化實現各個利益群體的協調發展,房地産調控政策堅持實施才能夠真正做到毫不動搖,最終讓中國的房地産市場走勢符合公眾的利益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