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推遲退休”需要廣納民意

時間:2012-06-07 13:14   來源:齊魯晚報

  人社部就社會保險關係轉續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集中答覆網友時明確表示,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該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據6月6日《京華時報》)

  據中國人口計生委的權威數據,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3歲。那麼,如果按照一般女性55歲、男性60歲退休來算的話,也就是平均可以領取18年、13年的養老金。但是,如果推遲退休年齡的話,可以領到的養老金年限就會隨之縮減,同時還要付出更長的工作時間做代價。那麼,推遲退休對誰好處最大?相信每個人心裏都會有桿秤,來衡量到底劃不划算。

  人社部宣稱“推遲退休已是必然趨勢”也有其依據,我國人口出生率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致使本就捉襟見肘的養老基金更加不堪重負。而要是都推遲退休的話,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基金的支出壓力。

  至於落實到個人頭上,又因其所從事職業的勞動方式、勞動強度、薪資福利等不同,對待推遲退休的態度自然也不一樣。比如做IT的就想在40歲之前退休,而當官的則想越晚退休越好。從此前媒體調查的結果來看,公務員、國企職工、企業高管等職位的勞動者,因為薪資福利好,更傾向於推遲退休,而從事體力勞動者、低收入群體,則更希望能早點退休,早點拿到養老金。

  因此,對於推遲退休、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提議,目前社會並未形成普遍共識,相反爭議非常之大。這既跟不同社會階層的認識程度有關係,也跟同工不同酬、社會勞動報酬差距過大分不開。可見,在國內實施推遲退休政策,尚缺乏適宜的社會環境配合,需要各領域的機制改革。當然,倒也不妨礙人社部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即便不能立即實施,各方對此討論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事實上,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推遲退休,或者正在考慮之中,而出發點則是因進入老年社會,經濟發展放緩,社會福利支出壓力過大。需要注意的是,在那些已經實施推遲退休政策的國家,均是通過持久討論,並經過全民投票或者議會表決等合法流程,才能予以推行。還有部分國家雖也有意向,但在國民強烈反對的壓力下,遲遲無法推行而停滯。

  那麼,若要在我國實施推遲退休政策,就必須吸取國外經驗,先在全社會發起討論,爭議其利弊。畢竟這是涉及每個公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如果缺乏廣泛的民意基礎,斷然是無法順利推行的。而且,必須走合法流程,由全國人大表決是否該實施,而非某個政府部門的一紙公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