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封住官員履歷造假門?

時間:2012-05-24 10:12   來源:人民網

  為了入黨、升遷,小學畢業卻謊稱中專畢業,偽造專科學籍檔案,謊報本科學歷;篡改檔案,11次填報不同的出生日期。遭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的薛新民不降反升,從鄉鎮黨委書記升任河津市住建局局長。(5月23日《法制日報》)

  近年來,官員履歷造假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廳級高官到普通幹部都不乏其例。官員履歷造假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如果不能遏止,不僅影響幹部升遷的公平公正,誘使更多幹部在履歷上造假;而且降低民眾對政府誠信的信任度,讓本已脆弱的政府公信力雪上加霜。

  官員履歷造假,其最直接的動力來自職位升遷。現在幹部選任任用,年齡、學歷等在很多時候是“硬杠杠”,成為幹部選任中的關鍵因素。在現實目標驅動下,有的幹部採取不正當手段,將自己的年齡改小、學歷加碼,使自己“變”得更加年輕、更有資本,企圖在與他人的競爭中佔據優勢、撈得升遷。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一貫的用人標準,德的表現是幹部選拔任用的首要依據。因為“高尚的道德可以彌補才幹的不足,而才幹卻無法填補道德的缺陷”,現在許多人出問題,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官員在履歷上造假,顯然是在“德”上出了問題,對於這樣的幹部,顯然不符合用人標準。

  按照現行政策,官員履歷造假不僅僅是個人品德低下、敗壞社會風氣那麼簡單,更是違法之舉。然而,盤點層出不窮的官員履歷造假事件,人們不難發現,在不少地方,其結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便已經被查實,有關方面對當事人也常常是“輕輕放下”,怎麼也“捨不得”依法動用刑罰手段,相關責任人被查處究責者更是寥寥可數。

  事實上,正是由於官員履歷造假能輕易過關、造假風險低,才導致類似事件接二連三上演。因此,要封住官員履歷造假門,首先要提高官員履歷造假成本,不僅要砸碎造假官員的“陞官夢”,而且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對於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簡歷是誰審核的、幹部是誰提拔的等等,都要嚴查到底、連根拔起,而絕不能讓相關責任人“置身事外”。

  誠然,光靠相關方面的查證,難免漏一挂萬,難免沆瀣一氣。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詳細公開擬任官員的履歷,將其“暴曬”于陽光下,“裸示”在群眾前,也就剷除了官員履歷造假矇混過關的土壤。如果將官員的履歷定為“秘密”、縮在“保險箱”,只會讓箱子裏的“蝨子”越來越多,讓官員履歷造假現象愈演愈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