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來聽聽更多聲音

時間:2012-03-14 08:24   來源:工人日報

  兩會上,當了10年院長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委員説,目前大醫院不存在想靠設備賺錢的問題,買外國高檔設備,是為了提高醫療水準,所收檢查費是“奧迪車按照奧拓車的價格去收出租費”。就銀行利潤畸高的報道,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委員認為,“商業銀行就一個責任:是不是把經濟搞活了,國家還有股東的投資是不是增值了。銀行的利潤給了政府,財政就有錢做事了。”針對公眾抱怨奢侈品稅率高,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代表直言,奢侈品的品牌商有意給國內消費者一個全球最高的定價,而關稅只佔到奢侈品售價的3%~4%,“就算把稅率降到0,奢侈品的價格還會那麼高!”

  聽起來,這些主張與多數人的通常看法不盡一致。這些業內人士認為外界對本行業、本地區的事情有誤解,或事情比公眾認為的要複雜,多有“被冤枉”的委屈。

  那麼,這些與多數人“擰著”的、“較勁”的主張有沒有道理?有沒有價值呢?

  通常我們認為,大處方、高額檢查費用是導致看病貴的原因之一,其中有多少制度因素?有多少與醫德有關?醫改如何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充分調動醫生的積極性?趙平委員提出,降低檢查費用,關鍵在於加快國産醫療設備的研發,別讓外國人總賺我們的錢。這至少讓我們看到,降低檢查費用,遠不止需要醫院一方的努力。

  再比如,説到減稅,大家一致叫好,大方向沒錯,只是,怎麼個減法更科學,也許並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委員認為,大家都在討論個稅起徵點是8000元、5000元,這並沒有太多的意義,他認為,個稅起徵點應與CPI掛鉤,動態調整——這樣的主張是不是有合理的地方呢?

  應該説,不同聲音的出現,至少能讓我們在腦子裏多打幾個問號,更深入地追問問題的實質,避免一葉障目的偏見。因此,不同聲音的價值不可低估。而已有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在尊重多數人意見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小心被“民意的喧囂”所裹挾的危險。

  改革進入“深水區”,直面一個接一個難關和挑戰,我們需要傾聽更多的聲音,需要從不同層面、不同立場的見解與主張中,汲取更多智慧。(劉文寧)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