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富養

時間:2015-10-27 10:30   來源:新京報

  富養真正的意思是依照兒童身心發展需要去滿足它,世人認為的富養出毛病,本質上是在子女沒有産生需要時過度滿足。

  孩子窮養、富養本不是問題,心理正常的父母愛孩子,無不希望給他們好東西,包括他們小時候沒有吃過、穿過、用過的。富養的孩子任性、嬌慣,這種説法在夏天這裡碰了壁,小姑娘有公主般的優秀品質卻沒有公主病,這就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原來公主可以沒有公主病。“公主”不但可以善良、美麗,而且可以勇敢。王菲的女兒李嫣出生後不久曾因嘴唇先天缺陷動過手術,由此備受關注。如今小姑娘九歲了,勇敢、自信地貼出視頻教大家化粧,模倣各路明星的表情……大受粉絲追捧。

  出現一些“小霸王”、“公主病”之後,一些人把問題歸於富養,提倡“挫折教育”,額外讓孩子受些苦。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孩子都應該富養。物質上的“富”,是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提供孩子生活必需品,吃飽穿暖。這個“富”沒有金錢數額上的死標準,視各個家庭經濟條件而異。貧困家庭力爭每天把自家母雞下的蛋煮一個給孩子吃,這叫富養;億萬富翁不肯花幾百元買一個孩子非常喜歡的電動玩具,這叫窮養(吝嗇)。

  挫折教育的理念從根本上是錯誤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遇到挫折。媽媽上班不能陪寶寶、肚子痛時大哭大人卻喂食、學走路站不穩摔了又摔……都是挫折,成人或許不當回事,脆弱的幼兒卻需要用上全副身心去對付。再長大一些,學習壓力、同儕壓力等等,接踵而至,額外為未成年人製造挫折,不滿足他們基本的生理需求,這種理念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從精神到物質都匱乏。特意不喂飽飯的小姑娘長大了被人兩頓好飯菜騙走了,因為從她的眼睛看過去,願意給她吃飽飯的人比父母更愛她。

  富養真正的意思是依照兒童身心發展需要去滿足它,世人認為的“富養出毛病”,本質上是在子女沒有産生需要時過度滿足。比如過多給孩子喂食物,孩子吃得越多越高興,究其心理,一是滿足家長的控制欲,二是緩解曾經受過饑寒之苦的家長內心匱乏之感。過度滿足大多是在滿足家長們的心理需要。劉燁家不給諾一、霓娜灌輸奢侈品概念,聽到保姆跟孩子談賓士、寶馬就辭退了,反過來,安娜熱烈回應子女的情感需求,給他們讀古典名著,把諾一培養成《西遊記》十級專家,這就是富養,摒棄不必要的名牌比拼,留給他們內心豐富的童年。不用穿大牌,諾一仍然是大家心目中的小王子。

  無疑“小公主”夏天也是富養的。軒軒送來漂亮小裙子,禮貌地收下,感謝好意,同時,不因為收到禮物而被綁架情感,她喜歡和誰玩就和誰玩。這在整天耳提面命強調子女跪拜感恩的家庭裏很難做到。要求學齡前兒童感恩回報意味著父母的愛有條件,我給了你愛,你必須回報我。姑娘長大後遇到自己不喜歡、對方又強烈愛自己的異性,很容易産生內疚感,習慣了“你愛我,我非回報不可”,難保擇偶時出於回報的需要和不喜歡的人生活在一起。夏天的年紀處在學習遵守規則的發展階段,偷吃糖果破壞規矩後,夏克立罰她面壁思過,仍然是富養——教她學會適應社會規範,以便更好地滿足她這個年齡段參與社會活動需求。

  富養有一個關鍵的前提條件:父母本身“富有”,即自性豐滿。夏天的母親無疑富有,夏天晚上一個人睡覺前通話,母親首先分擔了她的恐懼,再撫慰她(安撫情緒),最後告訴她媽媽要繼續工作了(回復理性),是一個有能力照顧孩子情緒的母親。王菲不必多説了,她的自信、特立獨行、面對愛情時的勇敢……大眾耳熟能詳,身教勝過言傳,兩個女兒向她認同,美麗而勇敢,絲毫不出奇。(翠紅 專欄作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