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災難觀”和“幸福觀”

時間:2010-07-13 14:28   來源:中國網

  又到暑假。如同候鳥一樣,每年這個時候,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離開校園,離開家鄉,克服許多困難,去到他們父母打工的地方,利用那短暫的暑期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小朋友,那些簡樸而震撼人心的回答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提醒著我們在享受對這個群體的關注和對自身幸福的珍惜。

  在記者與孩子們的對話中,有這麼一段引起了我的注意——記者問道:你最希望爸爸滿足你的什麼心願?吳承智想了好一會,不吭聲。爺爺奶奶在旁邊提醒,上公園、買衣服、看大海、買玩具、看電影……他都沒有認可。最後,他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叫他回家!看到這個答案,不禁想到打工者的辛酸和留守兒童的苦楚,心中隱隱作痛。

  感動之餘,我想起了另一則小故事:汶川地震期間,溫家寶總理在四川察看地震災情的時候,曾在廢墟之上守望過兩個孩子。當時下著雨,總理一直蹲坐在那裏,察看了20多分鐘。後來,這兩個孩子都被救了出來,那個仰面躺著的孩子叫王佳淇。當總理第二次去災區的時候,他特意到四川省人民醫院看望了他們。此時的小佳淇因為做頭部手術,烏黑的長髮被剃光了。總理一看見她就説:“是新剃的頭吧?我有一張照片,就是我蹲在那個地方看搶救你。你很堅強。你遭了一次大難。”小佳淇稚聲稚氣地説:“不是吧,應該是兩次吧?”大家都愣了。小佳淇接著説:“我去年就摔了一跤。”在場的人都笑了。笑小佳淇把“摔了一跤”也當成了一次大難。

  雖然兩人的表達多有不同,説出那些話的語境也毫無相似之處,但小佳淇把“摔了一跤”當做是“人生中的一次大難”和吳承智的希望“爸爸回家”的“最大願望”其實是同出一轍的——這都是一個孩子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的答案。而由他們的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們的意識跟大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地上摔一跤、在桌沿上磕一下、被蟲子叮咬一口、被小狗齜牙咧嘴地尾追幾步,被一個人丟在家裏面(如果是晚上,突然停電,那該是多怕人啊)——這種在大人眼裏根本算不上一回事的事,可是到了小孩子的眼裏,卻都是他們經歷的足可跟八級地震相提並論的人生大難!

  而同樣,在大人們看來上公園、買衣服、看大海、買玩具、看電影這種五星級的理想城市兒童生活是多麼誘人,多麼值得人為之嚮往。但是,這在孩子看來遠遠比上與父母在田間一起抓田雞、鬥蟋蟀,甚至是下田勞動或許也比其趣味盈然的多。有孩子也説過:“就算是喝西北風,我也願意和父母在一起。”

  小佳淇的“災難觀”和吳承智的“幸福觀”説明瞭一個問題:我們雖然都是從兒童成長而來,但是成年的我們並不完全了解下一代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一篇文章説,在歐美的很多國家的法律中都規定,把孩子一個人丟在家裏是犯法,丟在車裏是犯法,給孩子玩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玩具是犯法,至於動手打孩子,那就更是犯法了。甚至連搶奪孩子的玩具也可能受到法律苛責。這才是真正理解了孩子,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運用孩子的心理,在看待孩子受到的傷害和孩子的期望。相比起來,現在我們國家一些大人們對孩子們的照料和呵護,特別是對孩子們的心理和心靈的理解,那可真是太粗疏太不到位了。

  而一旦沒有真正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去尊重孩子,孩子的成長就會憑空的多處很多其他的“災難”—— 從“毒奶粉”之類的食品安全到“豆腐渣學校”再到“校園暴力”、“校園血案”。有太多的人,都沒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孩子著想,對孩子負責。孩子是無辜的,同時也是無助的,沒有社會自覺地作為,那些純真的夢不會實現,甚至是連自身安危也會無法保證。這些孩子們的話值得我們再次細細品位。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