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機場鬧事”也是對空難的反省

時間:2013-07-09 14:11   來源:光明日報

  哀悼罹難者的同時別忘了空難帶給我們的警醒,小到在飛機起降期間違規使用電子産品,大到鬧事、“霸機”、衝擊跑道,這些行為應得到格外的反省。

  舊金山空難的調查和善後工作正在進行,中美韓三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民間也自發展開了悼念。但在這個悲劇性的新聞引發全球關注的時候,一場機場鬧劇也成為國內輿論關注的對象:日前,一對內地夫婦因航班延誤大鬧香港機場,最終因砸櫃檯、潑汽水和襲警被帶走調查。

  據報道,這兩位乘客從香港飛往上海,由於暴雨天氣下的航空交通流量管制使航班延誤,故而發生了上述衝突。乘客在機場上演“全武行”近幾年來在國內很常見,更極端的衝擊停機坪、“霸機”現象也發生過。

  2012年4月11日,因飛機延誤和賠償分歧,20余名旅客衝向上海浦東機場的滑行道,攔下一架正在滑行的客機,在上演“美國式驚險大片”之後獲得了超限賠償。事隔兩天,廣州白雲機場也遭遇乘客衝擊停機坪的事件。從浦東索賠到廣州鬧事,僅僅幾天,新聞風向就發生了調整,輿論理性顯現,從最初對維權乘客的同情轉向對妨害航空安全行為的譴責,一場航空安全普法借新聞傳播鋪開。

  關於機場鬧事,去年曾有深度的新聞討論,其目的就在於讓更多人接受“航空安全維護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現在看來,讓每個乘客都有這種角色意識、公民理性,尚需一段時間。廣州白雲機場曾在一個報道中公佈某雨季月份遭遇“機場鬧事”的頻次——受旅客衝擊35次,23名工作人員被打傷。一個機場一個月內就出現了這麼多狀況,可見“內地夫婦大鬧香港機場”只是海量事件中的“小意思”。

  機尾折斷、頂艙爆開、濃煙滾滾的舊金山空難現場,讓人觸目驚心;而“從著陸到撤離,乘客們的井井有條、毫無吵鬧”,則讓人們于災難中感到一些欣慰。查清原因、追究責任、調整規則是空難等安全事件調查的基本遵循,但大眾的普遍反思,更應超越就事論事的層面。

  所謂安全,説到底是即使重復百千萬次仍一絲不茍的執著,是無論多麼日常、多麼駕輕就熟的情況下仍小心翼翼的謹慎。不管是作為管理者的航空公司、作為操作者的飛行員,還是作為參與者的乘客,哀悼罹難者的同時也別忘了災難帶給我們的警醒。

  空難讓人們看到了在現代航空系統下“出大事”的可能性,以及在看似成熟的技術操作流程中“人”的作用。再縝密的規則、再成熟的流程,也會因人是否服從規則、是否尊重流程而産生不同的結果。這個“人”,當然首先指操作者和管理者,但也指包括乘客在內的所有航空行為參與者。小到在飛機起降期間違規使用電子産品,大到鬧事、“霸機”、衝擊跑道,這些行為應在空難悲劇背景之下得到格外的反省。(劉文嘉)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