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頤和園當眾小便?對旅遊文明要保持“高壓信心”

時間:2013-07-04 10:46   來源:揚子晚報

  頤和園十七孔橋附近十多名男性遊客同時面對頤和園外墻小便,引得外國遊客邊搖頭邊拍照(7月3日《新京報》)。

  這樣一幕的發生,再次讓人發自內心的臉紅。姑且不説“幾乎百步之內”就有公廁,即使説不知公廁在哪,問一下工作人員或者其他遊客,何至於當眾小便,如此斯文掃地。

  對這些遊客來説,可能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多大的事。這既不是在故宮裏“揮拳砸玻璃”,也不是在埃及刻字“到此一遊”,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可他們忘記了,文明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做合適的事,而不文明則是在不合適的時間地點做不合適的事。文明“必作于細、必作于易”,這也説明瞭文明的一個特性,只要沒有形成文明的習慣,那就隨時可能做出不文明之舉。

  對於不文明現象,很多人都表示出了譴責和傷感。譴責是應該的,這是社會正義的表現;傷感則沒有必要,還是要對旅遊文明保持信心。

  一段時間以來,旅遊不文明現象頻頻見諸報端。給人一個感覺,似乎現在旅遊不文明經歷了累積期,進入了一個高發期,我們在旅遊文明上已經無可救藥。對此需要辯證地看,相對於過去,曝光的旅遊不文明確實較多,但要看到,過去旅遊人數較少,而且沒有自媒體,媒體在“報醜”時也有所慎重。可現在不同了,相對於過去,旅遊人數大大增加,社會開放性加大,自媒體發達,醜事越來越難捂藏。客觀地講,這幾年旅遊文明還是有進步的,甚至幅度還不小。比如説過去司空見慣的刻字“到此一遊”,現在幾若未聞,曝光的也大多是過去刻下的。

  更重要的是,社會從來沒有失去對不文明的痛感,而且越來越強烈。比如説,刻字遊並不是中國人的“專醜”,美國黃石國家公園、義大利古羅馬大劇院都有刻字,我國八達嶺長城的磚上也有外國遊客“刻字留念”。可在上次丁某某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上刻下“到此一遊”的事件中,我們的反應甚至比埃及人還要強烈。這表明瞭整個社會對提高國民素質、提升國家形象的一種迫切期待。

  旅遊文明有三個發展階段,其一,大家都感到不文明的不妥,但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其二,大家挺身而出,公開指責不文明;其三,大家珍惜文明,從自己做起踐行文明。當前,我們正處於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的跨越期。只要堅持下去,旅遊文明一定會到來。一段時間以來,得益於輿論一次又一次對旅遊不文明進行鞭笞,旅遊不文明已然大為好轉。這就是一個佐證。

  從這一意義上説,還是應該對旅遊文明保持一種帶有高壓的信心。雖然在我們身邊還有像公開小便這樣的不文明現象,但只要始終懷有對旅遊不文明的痛感,“路見不文明一聲吼”,旅遊文明必將蔚然成風。(毛建國)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