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網民首先是6億公民

時間:2013-05-16 13:52   來源:法制日報

  5月15日上午,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對外發佈《崛起的中國新興媒體——中國新興媒體發展報告(2012-2013)》,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率已超過42%,網民達到6億指日可待(5月15日《法制晚報》)。

  時下,網路民意已經成為一種平常化的民意表達方式,我們更該將“網民”定位為“公民”——6億中國網民首先就是6億中國公民。因為從本質上講,網路民意僅僅是公民借助網路技術的進步而轉變了表達形式,它本身仍然是公民的聲音。如果我們仍將中國網民定位為一個新的意見階層和一個虛擬的壓力集團,則容易模糊和忽略網民的公民身份;進而言之,政府也容易將官員對網民的重視,異化為官員對新技術的適應,這顯然簡化了官民互動的實質。

  要知道,從第一批中國網民誕生的那天,中國網民就已經是一個意見階層了,他們從一開始就傳播資訊、發表看法、反映情況,與現今的龐大網民隊伍的“所作所為”並無多大差別。中國網民早就認識到了網路民意以其平民化氣質所帶來的對權利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是傳統媒體和其他形式的民意表達所難以媲美的,他們因此而轉換了一種表達民意的渠道和工具——由原先的直接陳情、打電話、尋求媒體、寫信等方式變為了更迅速更方便的發帖子、發郵件、發微博。

  換言之,時下之所以有官員、媒體、專家仍以為中國網民是一個新的群體,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中國網民真的壯大了,短短十來年時間,我國網民人數已是世界第一,由當初的“一小撮”變成了泱泱6億。這種以幾何級數增長的龐大群體,讓所有人都再也不能忽略其存在了。二是不少人遽然感受或被迫感受到了中國網民的強大勢力。這幾年,在網民隊伍龐大的同時也讓網民的仗義執言成為任何人也無法阻擋的浩浩蕩蕩的民意浪潮,這一波波浪潮一再影響著政府的決策方向和執政方式。

  事實也證明,從“欺實碼”到“替誰説話”、從天價煙局長到最牛團長夫人、從郭美美到雷政富、從“表哥”到“房叔”……沒有一件“大事”不是有著上億的網民在密切關注,這些事件沒有一個環節不是在民意的正義感和良心中被反覆考量。這樣強大的網路民意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若有人還停留在“不用搭理那一小撮網民”的思維上,那麼現實與思想的巨大落差自然將使他們看到一個“新的意見階層”——正因一些地方政府對這個壓力集團的認知不足,中國網民事實上仍不能充分發揮出現實的影響力。

  一言概之,黨一直在強調要走群眾路線,在資訊化時代,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深刻變化,走群眾路線自然也有了新的方式,既然越來越多的群眾都躍然網上,我們的政府、幹部就該及時跟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