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習近平同志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話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講話道出了奮發圖強的中國人的心聲,對全世界的炎黃子孫是極大鼓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參照
中國夢既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什麼內涵,它的具體目標是什麼?這首先需要明確。儘管有關部門還沒有規劃藍圖,但有兩個重要參照係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個美好願景。
一是兩個百年的發展戰略。即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一個百年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報告作了專章闡釋。第二個百年發展戰略,此前黨的領導人講話也有説明。那就是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此後的奮鬥目標是什麼?聯繫到毛澤東在1962年講的“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100多年時間我看是不行的”設想,聯繫到鄧小平在制定三步發展戰略時講的到21世紀中葉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準的構想,不難得出結論,在本世紀中葉趕上中等發達國家之後,應當是接近、趕上和超過世界最發達的國家。顯然,這是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二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的興盛狀況。中華民族是個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偉大民族。早自秦漢就進入盛世。作為其載體的古代中國曾以世界上頭號富強大國“獨領風騷”達1500年之久。古代中國的盛世有兩個重要標識:
一為疆域版圖特別遼闊。從漢武帝始,疆域版圖就已經很遼闊了。唐朝的盛世疆域版圖達1000多萬平方公里。元世祖忽必烈開闢的元帝國,其疆域版圖逾越漢唐,達到古代中國的最大值,面積約為1500多萬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間設立臺灣府,使古代中國疆域版圖的最後定格為1300多萬平方公里,包括臺灣和南海諸島。清帝國中央政府對各地的管轄權和控制力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大值。
二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特別巨大。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175項是中國人的發明。正是這些重大的發明(包括發現),使中國的農耕、紡織、冶金、手工製造技術長期處於世界先進水準。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相當於剛剛過去的上個世紀末期美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上的比重;且對外貿易長期出超,當時西方國家中最富強的英國銷往中國的商品總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國賣給英國的茶葉一項;全世界5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當時共有10個,中國就佔了6個。
而當世界進入工業文明之後,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使這個已內腐的龐然大物轟然坍塌。這個曾在世界上獨佔鰲頭、傲視諸“夷”的“天朝上國”,迅即成為由多個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積弱積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僅僅五六十年間,幾乎所有西方和東方列強通過侵略戰爭,簽訂了數百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進行瘋狂掠奪。中華民族瀕臨亡國滅種邊緣。正是這種苦難中國的歷史背景,呼喚著中國共産黨誕生。她接過先進中國人“擊鼓傳花”的接力棒,經過90多年艱苦卓絕的不懈奮鬥,終於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呈現出燦爛前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含義
我們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什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含義呢?在我看來:
第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般地説,不是要恢復古代中國鼎盛時期的疆域版圖。歷史過去幾百年,疆域沿革變化很大。我國遵守通行的國際法律法規,不可能去改變現在各國的疆域。鄧小平與戈巴契夫談到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後遭受十幾個列強侵略奴役的情況,歷數了從中國得利最大的日本和沙俄侵略中國的歷史。然後,他説:講清歷史問題對解決遺留問題有好處。但是,“歷史賬講了,這些問題一風吹”,“結束過去,開闢未來”。鄧小平的這個胸懷是正確對待歷史的科學態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決不是恢復過去的疆域版圖。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多次重申,中國永遠不稱霸,不侵略別國。因此,那種對我們國家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散佈“中國威脅論”的言論是沒有根據的。
第二,我們講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要使中華民族躋身於先進民族行列,為人類作出貢獻的份額儘量擴大。比如科技水準,當代中國科技的總體水準與當代世界發達國家科技的總體水準相比落後許多,因而對人類貢獻的份額比起古代中國來小了許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要對人類的貢獻佔很大份額。毛澤東在上個世紀説:6億人口的國家,在地球上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過去人家看我們不起是有理由的。因為你沒有什麼貢獻。我們這個國家要建設起來,完全改變過去100多年落後的那種狀況,趕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你趕不上,那你就不那麼十分偉大。經過許多年,應該趕過人家,這是一種責任。“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中華民族就對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們對人類的貢獻就不大”,“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我國現在的人口翻了一番多,對人類的貢獻要更大,任務就更加艱巨。這就是説,我們所講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是在對人類文明貢獻率的意義上講的,這是它的要義。當然,要像古代中國盛世那樣達到一半以上,也不一定現實。但與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體相當,乃至超過一些,還是有可能的。既然如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不僅僅是復興歷史盛世,更重要的,或者準確地説,是超越歷史盛世。
一個需要長期艱苦奮鬥的歷史過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有著輝煌燦爛的前景,也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但這又是一個長期艱苦奮鬥的歷史過程。
按照黨和國家目前的規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後,儘管趕上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但與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根據有關方面計算,目前我國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只相當於日本的10%。半個世紀後,我國的經濟總量即使超過了最發達國家,但如果用十幾億人口一除,講每人平均指標,其差距還很大。換言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率仍然有限。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鄧小平指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當是與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同步的過程。這就是説,它是需要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不斷接力奮鬥的更偉大的愚公移山工程。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十八大報告説得好: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一定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