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上頭版”何以引熱議?

時間:2013-01-05 14:24   來源:長江日報

  1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一篇輿論監督報道《追問南呂梁山隧道事故瞞報》,對發生在山西的這起瞞報事件進行了質疑。同日,還在頭版刊登了一篇中國男籃聯賽的消息。這兩個改變,讀者認為很新鮮。尤其是前者,引起了媒體人和公眾的議論。

  一則新聞稿件是否重要,既可以通過新聞報道的策劃來體現,也可以通過版面安排和版面語言來突出。對於報紙而言,頭版就是強勢的版面語言,頭版位置的稿件,新聞價值更高,編輯部更重視。當《人民日報》在改版之後將一則輿論監督的報道放在頭版,想傳遞什麼信號,人們有興趣,在琢磨。

  19年後,在片頭宣稱“用事實説話”的焦點訪談也再次進行了改版,而且改版的方向就是堅持輿論監督特色,並增加了評論的部分。這其實是對媒體功能的堅守。焦點訪談與其他節目相比,它的優勢和生命力不應該只是“用事實説話”,因為這只是一般新聞報道的原則。焦點訪談作為一檔抓問題、評述性的新聞節目,其生命力在於輿論監督,這才是焦點訪談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安身立命之本。如今,焦點訪談再求改變,這一點比所謂的主持人是站還是坐,電視語言是活潑還是嚴肅更加重要。

  之所以需要輿論監督,並不是因為媒體故意想找茬,而是因為那就是新聞,是媒體應當承擔的功能和責任。其次,監督的確會呈現問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是一種公開和自信的表現,反而更容易使公眾獲得安全感。而從長遠的角度看,養癰致患的危害必然大於當斷則斷。所以,若以開放的長遠的眼光看,輿論監督無疑是推動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很難説這些在中國有著特殊位置的媒體和電視欄目在新年伊始作出的改變一定會帶來深遠影響,但變總比不變好,上面都在變,下面又何嘗不需要?

  對於其他媒體來説,《人民日報》、“焦點訪談”的改變可以被視為一個表率,一個榜樣。從傳媒的格局來看,被認為幾乎很難有什麼改變的中央級媒體都在變,這是信號,媒體不正視當今時代變局,不清醒判斷自己所處的方位,所面臨的危機,難有出路。參照最近一家媒體新年獻詞的標題,這個時候,全中國的媒體都應該靜下來,想一想,再出發。為什麼《人民日報》會把一篇輿論監督的報道放在頭版,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其背後的編輯思路和改版理念是什麼?為什麼公眾會對《人民日報》的這一做法這麼關注,並予以熱議,其背後的觀念和訴求是什麼?媒體怎麼樣,往往可以看到它所在的社會怎麼樣、國家怎麼樣。(乾羽)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