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一些公共話題有時熱得快,冷得也快——近日,不少人似乎已經忘了前不久因“一身是寶”而紅火的“大表哥”楊達才、“打空姐”的方大國、哈爾濱側滑的大橋……9月17日,浙江經視記者致電陜西省安監局值班室,當問及被省紀委調查的楊達才是否正常上班時,工作人員回答“局長天天都上班”;在聯繫廣州越秀區紀委,詢問方大國是否被停職時,工作人員不願意證實。
見了這個追蹤報道,有網友表示,請用繼續圍觀抵抗遺忘。
熱點事件層出不窮,網友及媒體顧此失彼,而“出了事”、“捅了婁子”的有關部門近些年也學聰明瞭,不是一上來就“捂蓋子”,而是在風口浪尖上嚴正表態,信誓旦旦,跟大眾玩起了“持久戰”,不是高抬輕放,就是打著“徹底調查”的名義拖到大眾忘了這檔子事,不了了之。
如今,見有媒體繼續追問,相關部門負責人很可能會表示“儘快給出結果”,有的迫於輿論壓力,儘快給出一個處理決定;有的感覺處理起來很棘手,想拖一拖避避風頭再説。
誠然,對於一些公共事件,大眾需要的是真相,相關部門依法調查取證,也確實需要花費時間,但花費時間不等於無限期調查下去,乃至成為“無言的結局”。一個並不確定的“停職”、一個正在調查的聲明,是處理“出事”官員的措施之一還是終極措施,也應該有個説法。媒體及網路輿論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只能是在口舌上刨根問底,若沒有現實中相關部門和力量的參與,最終也只能是白費口舌。
當下,以微博為代表的網路新媒體已經改變了以往的輿論生態,“爆料”等輿論監督已經滲透到官員們日常生活的一顰一笑。但是,這種監督終究具有偶然性、隨機性。對存疑事件徹底調查澄清,積極且負責任地回應公眾質疑,將輿論監督引導到法治的軌道上,是一條康莊大道。(徐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