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最嚴交規“不適期”

時間:2013-01-05 14:05   來源:法制日報

  李曉宜/畫

  【導讀】 新年伊始,“史上最嚴交規”成為第一話題。一方面是駕駛員對新交規普遍不適應;另一方面是執法者對新交規也有某些不適應的表現。

  這讓人想起了“醉駕入刑”剛開始施行時那一片“怨聲載道”。正所謂“改革有風險”,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人的惰性決定了想立規矩就一定會引起抱怨。抱怨不可怕,關鍵是要有頂得住壓,扛得起風險的精神,把“史上最嚴交規”執行下去,新規絕不能因為一點爭議就半途而廢。

  需信仰更需適應

  舒銳

  這個元旦假期,最受關注的話題恐怕莫過於號稱“史上最嚴”的新交規。這一方面在於交通出行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在於這次交規修改以調整內容多、罰則設定嚴著稱,人們急待用生活與執法實踐對之予以驗證。

  “史上最嚴”新交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駕駛者的安全意識,甚至減少交通事故。可以説,新規實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然而,在這個假期,我們也遺憾地看到,仍然有人遮擋號牌,甚至還有人以自己是在接電話,並不是在打電話為由,為其違法行為狡辯。

  我們要認識到,法律不是僅靠宣佈在某天實施,就能使其全部價值立竿見影,迅速得以實現。新法的價值要得以實現,既要得到公眾的理解、遵守和信仰,也需要社會各界為此進行相應的調整和適應。

  要保持對最嚴新交規的信仰,就要杜絕畢其功於一役的盲目樂觀心理,社會各界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能因為新交規尚沒有得到公眾全面遵守而否定其本身的價值,更要調動各種力量讓新交規的精髓更入人心。

  要保持對最嚴新交規的信仰,就要杜絕良法必須符合所有人利益,完全無害的苛求心理。最嚴新交規在客觀上的確可能給駕駛者帶來種種桎梏和不便,尤其是在微博、網路和口頭輿論場,新交規中關於“闖黃燈”扣6分的規定都引發了激烈爭論。可以説,全國2億多司機內心對於這種變化的接受程度決定了新交規的正能量能否順利被自覺自願地放大到極限。

  而司機對新規的接受程度,取決於社會各界對新規的準備程度。主管部門宣傳、解釋的工作需要做得更細一點,讓百姓的理解和支援更多一些。社會中每個人都應恪守交通安全這一最大公約數,放棄不良習慣,犧牲一部分方便省事。同時,新規還可能需要駕駛者形成某種新的合理駕駛習慣,如我國第一代車手、汽車特種駕駛培訓的領路人柳實主張,“在實際駕駛中,司機應當做到‘趕紅不搶綠’,綠燈變紅燈是由安全變危險的狀態。而紅燈變綠燈是危險變安全,司機見紅燈可較快行至路口”。這樣的駕駛習慣和技巧在新法下,其科學性更為彰顯,卻可能和普通司機長期養成的駕駛習慣存在衝突。所以,主管部門能否對諸如此類的合理技巧進行總結歸納,以便廣大司機予以學習。

  最後,新規的配套措施和設施更有待完善。如闖黃燈扣分再次讓公眾産生了對設立紅綠燈倒計時呼籲。而北京交管部門卻介紹:倒計時紅綠燈是落後的裝置,實在不能裝這種“落後的倒計時燈”。可是,一種裝置落後不落後,並不在於其在産生時間上的先後,也不在於其是否曾經被社會淘汰過,而在於是否符合現行法規和交通狀況。也許倒計時在黃燈可以隨便闖的法治環境下,的確是一種落後,而在闖黃燈等同闖紅燈的情形下,則可能不失為一種善意提醒、便於駕駛者判斷的利器。對此有關部門應該早日做好廣泛調研,儘快採取相應彌補措施。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