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急救車建成流動的“急救室”

時間:2012-12-14 15:36   來源:新京報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近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衛生部門將加強急診科建設與管理,增加床位數量,完善設備設施,提高醫療水準,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需求。

  病人罹患急病,本已十分不幸,到了醫院還要被重復推諉,無疑就是雪上加霜了。然而,這樣的悲劇卻真真實實地發生,而且還絕非個案,在此情況下,提出加強急診建設,提高急診的醫療水準,的確是當今醫療建設中的一個“急診”。

  此前我曾撰文寫道,應加強急救車的力量配置,讓急救車成為一個移動的醫院。達成這個目標,提高急救車的硬體配置是一方面,同時,配備更多高水準急診醫生隨車出診,同樣十分關鍵,畢竟,醫生是醫療品質的核心,沒有品質過硬的醫生,就不會有品質過硬的醫療水準,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令人遺憾的卻是,在我國急救水準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需求的背後,一個不能回避的事實恰恰是高水準急診醫生的匱乏。醫生們不願意從事急救的原因很多,但最為重要的有二:

  其一,急診面臨的病人非常雜亂。幾乎涵蓋醫療中的各個主要專業,致使醫生不容易形成專業特長,這對於醫生個人事業成長很不利,“上進心”強的醫生經常不屑于從事急診工作。

  其二,急診工作非常辛苦。醫生本身就是一個苦差事,急診醫生在醫生中尤其辛苦,作為醫生的“前哨戰”,隨時可能面臨不可預知的情況,隨時可能要開始一輪既費腦力又費體力的急救工作。那些急救車上的急診醫生,他們不僅如同計程車司機一樣,每天馬不停蹄地辛苦奔波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同時還隨時可能遭受患者及其家屬的非難,這無疑更加大了他們的工作壓力。

  因此,當今天我們的急診力量如此薄弱的時候,我們固然應增加床位數量,採購更先進的急救車,但再先進的設施與設備如果沒有高素質的人相匹配,恐怕會事倍功半,因此,仔細體味一下急診醫生的難處,改革管理制度,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更多高水準醫生願意從事急診,如此,才能把急救車建成流動的“急救室”,大大提高急救水準。(鄭山海 醫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