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指南》傳遞什麼資訊?

時間:2012-08-27 13:39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作家馬伯庸的文章《焚書指南》被網友瘋傳。

  馬伯庸在《焚書指南》中説:假如遭遇一場千年不遇的極寒,你被迫躲進圖書館,只能燒書取暖,你會先燒什麼書?“如果是我的話,第一批被投入火堆中的書,毫無疑問是成功學和勵志書。第二批要投入火堆的書,是各種生活保健書。等到養生保健類的書燒完以後,第三批需要投入火中的,是各路明星們出的自傳、感悟和經歷”。如果這些書不值一讀,那麼,什麼樣的書是“凍死也不能燒”的呢?《焚書指南》中説:古典名著是一定不能燒的。

  為什麼成功學、勵志書、生活保健書、明星自傳等列入焚書取暖的首選?這位作家談了他的感受:曾經也買過或是借閱過這些書,但看多了之後發現這些書給人一種錯誤的觀念,“他們本來想傳達一個很簡單的觀念,卻用一些很複雜的語言把事情説得很玄乎”,這些書裏介紹的“成功經驗”,有誇大其辭甚至“洗腦”的嫌疑。市場上氾濫的生活保健書,內容互相矛盾,翻開這本書,它説這個適合某種病人吃,翻開那本書,它又説不適合,“普通讀者沒法判斷書中內容的對錯,這並不會對養生起到幫助”。名人傳記的“罪過”則在於明星們把自己的經歷講給大家聽,但業內人士都知道是明星在美化自己,真實度不高,且多數傳記是槍手代筆。這幾類書裏也有不錯的作品,但“雞肋書”的數量多到氾濫。

  這篇《焚書指南》中所表達的閱讀趣味、對閱讀的選擇、對讀書的看法,雖然是個人化、自我化的閱讀認同,但其中很多是反映了現在大家共同的閱讀感受,觸及到我們的讀書生活、圖書界很多存在的問題。

  先説“成功學、勵志書”。圖書出版市場上暢銷的,成功學、勵志書是重要的圖書種類。成功學、勵志書的文化精神和閱讀價值,應該是點燃生命,給人震撼,喚起勇氣和力量,賦予讀者決心和行動的動力,所以,一直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青年學生、年輕白領、職場新人是這類勵志書的主要閱讀群體。但是,如今,成功學、勵志書的出版,卻是集中反映了圖書出版閱讀中的所有弊端。浮躁、跟風、炒作、功利、複製、代筆、虛假,幾乎成了這類圖書的特色,乃至成為推行所謂“庸俗成功學”的工具。很多讀者説,儘管目前成功勵志書氾濫,但在創作界找到一本獨創的、跨越時空、傳之久遠的成功勵志書,可説是很難。所以,《焚書指南》中首提“成功學、勵志書”入火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焚書指南》中認為“生活保健書”應該投入火堆。雖然張悟本事件之後,養生類、保健類書籍的銷量有所下降,但養生類、保健類書籍在市場上的生命力依然頑強,且魚目混珠。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養生保健圖書中,有很多觀點缺乏科學依據,諸多虛假、錯誤、相矛盾的觀點屢見不鮮,甚至盲目誇大某些藥材在不同使用方法下的作用,給受眾帶來了很大損失。這些“生活保健書”,往往是單純追求內容的觀點的“新奇性”而犧牲了“科學性”,讓醫學科普向商業化演變,這是無法達到向大眾傳播養生、保健醫學科普知識的正確、健康的目的的。

  圖書市場上的“明星自傳”的氾濫,早已為讀者所詬病。所以,《焚書指南》是代表了讀者的看法的。詬病的原因在於,雖然明星自傳在不停地出版,但在相當數量的明星自傳圖書中,在精神含量、思想格調、審美趣味、藝術特色等方面,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甚至,有的明星自傳中菜譜、美容、遊記、寫真、圖片等五花八門的內容佔了大頭,“注水”嚴重,不僅內容無異於流水賬,有的明星為了出書找人代為操刀……這類明星自傳,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資訊的擺放和堆砌,而無從獲得“閱讀”價值,更談不上什麼文學之美。

  《焚書指南》瘋傳,是否給予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我們的圖書出版,能否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利益衝動,讓圖書出版真正走向培養閱讀文化、精神本質的目的,擔當起啟蒙大眾、追求進步和提高有品質的閱讀生活的職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