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獎學金為何引爭議

時間:2012-07-30 10:44   來源:廣州日報

  據《揚子晚報》報道,加“V”認證的“丹陽城管局”近日發佈了一條微博:“請我局系統今年有子女考取本科院校的職工,在收到入學通知書後,第一時間和所在單位聯繫,以便於我們發放城管獎學金。”就在網友們熱議“城管獎學金”來源時,該條微博卻突然被刪。記者調查證實,官博被“誤讀”了,其實是全系統扶貧幫困愛心助學,刪帖是懼怕被“妖魔化”。

  一件愛心助學的好事,卻差點因為官博被“誤讀”引起一個網路事件。丹陽城管局以及全國城管系統的工作人員也許覺得很委屈,但這個現象值得深思,為什麼偏偏是“城管獎學金”能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和熱議?

  在網路搜索“城管”一詞,其自動聯想生成的是“暴力執法”、“打人”、“城管來了”之類的詞語,“負面效應”不言而喻,這恐怕與城管設立的初衷背道而馳。其實,城管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城市,行使集中管轄權而設立的一支執法隊伍。這支隊伍的主要工作便是解決城市“臟亂差”問題,也就是解決小販隨地亂扔垃圾、佔路違法經營等,可如今很多地方的城管由於自身的粗暴執法日益被“妖魔化”,本身成了“問題”。

  城管形像是個什麼“問題”?小而言之,它代表一個群體的存在狀況;大而言之,它代表的是一個部門或地區的形象。良好形象有利於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好心情和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同時良好形象也有助於增加社會互信和給自己帶來尊嚴,反之亦然。

  記得一位美國作者寫過一篇文章《好名聲的力量》:父親叫當時16歲的作者去一家商店賒購生活用品,作者是一位黑人青年,他害怕“那些商店的營業員就像防賊一樣地盯著我”,然而商店老闆説,“行,你爸爸是一位講誠信的人”。説著他就轉身向別人介紹:“這是詹姆斯威廉斯的兒子。” 原來作者的父親詹姆斯威廉斯在當地的信用是出了名的!這幾個字為一個即將成年的人贏得社會的尊敬和信任打開了大門。就在那天,作者發現一個好名聲能夠給良好的願望帶來一筆價值難以估量的財富。大家都知道威廉斯家裏的人為人正派,言而有信,自尊自愛。

  社會是個人和家庭的組合。一個好的形象,一個好的名聲,其能帶來的“正能量”是難以估算的。要警惕的是,“負面形象”帶來的破壞性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對於城管這種帶有強制執法職能的群體。從這個角度看,“丹陽城管局”的“城管獎學金”引起網友熱議,是有原因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城管的“負面形象”,是在人們長期耳濡目染以及媒體的報道中形成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城管的執法活動進行規範,提高城管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以及社會制度層面的監督。(張永恒)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