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轉身需摒棄私心雜念

時間:2011-11-04 10: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計程車行業近期頻頻出現的拒載等現象表明,這個行業遇到了一個大坎,亟需政策調整。

  處理好這個問題,至少需要摒棄一些私心雜念。比如説,一些城市,儘管口頭上一直把計程車當作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但在定位上和實際工作中,並沒有把它真正放到“公交”甚至“準公交”的位置,而是把它當作增加稅費收入的一個“錢袋子”,或者將其視為一樁可以經營牟利的好生意。

  面對眼下的棘手局面,管理部門在計程車問題上,不能再持漁利的心態,而應該真正把它當成一項公益性事業來辦,原則上不用財政補貼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北京地鐵公交去年補貼135億元呢)。事實上,一些地方一直把計程車當成“搖錢樹”,動不動就想搞計程車運營牌照拍賣,或者想方設法多收各種名目的稅費。上世紀90年代中葉,我曾經連續報道過全國先進典型石家莊計程車,可沒料到幾年之後,新上任的市長就拿計程車開刀,要拍賣牌照,結果激起司機罷運。

  需要放棄既得利益的,還有一些管理部門,它們與計程車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計程車公司暴利已經眾所週知,而特許經營權的審批,也直接導致了腐敗。許多人因此享用諸多好處,果真廢掉了計程車公司,那就等於斷了他們的財路,阻撓可想而知。因此,在撤銷已經毫無存在價值的計程車公司這個問題上,需要足夠的膽識。

  當前計程車行業的窘境,並非不能賺錢,而是在政府(財政補貼)、司機(多辛苦少掙錢)、消費者(不斷調高價)三方都吃虧的同時,獨有計程車公司穩坐釣魚臺,旱澇保收,袖手賺錢,這無論怎麼説都是不正常的。

  其實,計程車行業是一個更容易讓市場調節的領域。工廠倒閉有可能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和大量工人的失業,農業生産完全依賴市場調節也會帶來糧多菜多價格低賤賠錢賺吆喝,而計程車行業全然不同,車多了,競爭激烈了,價格低了,不划算,一部分難以支撐者退出便是了,供求關係變化之下,價格又會回到一個合理的水準。退出的車,改回私家車,或者賣到外地即可,算不上浪費。因此,放開準入,自願進出,理應成為計程車行業的常態。

  前一段時間網上曾經出現過建議調高運價以消除計程車拒載的言論,説什麼中國的計程車運價比美國低得多,“由於便宜,中國人打車過於隨意,這違反規律,很難持久”。這真有點食洋不化了,怎麼忘了中國特色,人多車多,提高載客率,讓更多人選擇計程車出行,不比都買私家車要好嗎?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