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拿什麼奉獻給母親?

時間:2012-05-14 14:58   來源:廣州日報

  5月13日,新華網消息説,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們呼籲:要設立中華母親節,不能把美國母親節視作世界母親節。報道援引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何蘭的發言稱:“這不單純是一個節日的問題,而是涉及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以及中國青年一代性情養成的問題。”

  從何蘭的話裏,可以看出這樣一層意思:之所以現在的青少年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和愛時,要追隨西方母親節,是因為長久以來,中國沒有這樣的節日。

  這樣的文化空白,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中國自脫離原始社會以來,就形成了嚴格的父權家長制。比如《三字經》中説“養不教,父之過”。什麼意思呢?生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孩子的權利和責任在父親手中。傳説中的孟母看起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擁有權威,不過是因為孟父早喪,而其父族又不成氣候。管中可以窺豹,我國古代女子長期處於附屬地位,更遑論單獨為其設立節日了。

  幸而,在刻板的綱常倫理之外,還有人性和情感。歷代讚頌母親的文學作品層出不窮,最著名的當數唐代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把母親的慈愛比作春天的太陽。巧合的是,她也是一位“孟母”。

  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李漢秋説,分別有一百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一百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把孟母生孟子成為母親的農曆四月初二那天作為中華母親節,據説得到了廣泛支援,2011年的民調支援率已達80.9%。可是又有人説了,為什麼“婦女節”、“兒童節”可以“國際”,“母親節”就不能“國際”呢,照此推論,是不是還要定個“父親節”啊?

  這個事兒,如果不講政治,就要講究一下民族文化認同了。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傚。

  但細推下來,這事兒的來龍去脈確實和我們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母親節可以過,可是為什麼過,在哪天過,怎麼過,還是有待商榷。最值得商榷的是,如果以孟母生孟子的那天作為中華母親節,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母以子貴”呢?如果孟子沒有貴為“亞聖”,孟母仉氏還會被這麼多人讚頌和記憶嗎?我們更願意認同的,也許是家中那個平凡的、做著針線活兒的老母親,而不是籠罩著民族之光的“高大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