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是否該另尋吉日?

時間:2012-05-14 14:53   來源:武漢晚報
  近日有媒體稱中國已將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為“母親節”,此消息被證不實。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專家學者們認為,中華民族有重視人倫親情的優秀傳統,呼籲確立“中華母親節”,而不能把美國母親節視作世界的母親節,最終被“西化”。(5月13日新華網) 專家學者的民族自尊心值得肯定。不過,美國有母親節,我們就也設立一個,這似乎也是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就算不在同一天,會不會也有“西化”的嫌疑呢?

  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其本身就是不斷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結果。“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兼收並蓄,博採眾長”,才是我們這個文明古國仍然在新世紀充滿活力的原因。如果我們至今還只是採取“農曆”而拒絕“西曆”,雖然沒被“西化”,但顯然是荒唐可笑的。

  不管哪個國家的母親節,其主題無非都是一個“孝”字。找一個合適的日子,向偉大的母親表達我們的敬意,感謝她們為我們做出的辛勤付出,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和“西化”沒有關係。既然我們同樣有這種情感,我們大大方方地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也在同一天過個母親節,這無可厚非。

  而且從時間上講,把孟子母親的生日農曆四月初二作為中華母親節,其操作性並不更具優勢。因為農曆的節日恰巧是雙休日的概率並不大。説到這兒又想起來了,所謂的雙休日、星期天,這本身就是舶來品,就是我們被“西化”的結果。

  魯迅先生曾經也寫過類似的話題:“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於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彼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一到衰弊陵夷之際,神經可就衰弱過敏了,每遇外國東西,便覺得彷彿彼來俘我一樣,推拒,惶恐,退縮,逃避,抖成一團……”

  可見,只要東西有營養,不管是大蔥還是洋蔥,辣椒還是胡椒,吃就是了。只要有利於弘揚孝道,就算是起源於西方的母親節,過就是了。想跟人家學著過母親節,還扭扭捏捏弄一個“中華母親節”的稱呼,就像放著洋蔥不吃非得開發一款“中華式蔥頭”,總讓人感覺有點不倫不類。(劉昌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